儿童白癜风早期图片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524/5398501.html 看《虎妈猫爸》,谈小儿多动症和抽动症 电视连续剧《虎妈猫爸》热播时,许多人都从虎妈和猫爸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虎妈猫爸》不光反映了家庭问题、社会问题,还反映了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教育问题。 剧中,在第一(重点)小学的家长会上,赵佳乐老师请来了从美国回来的教育专家唐琳老师给家长们讲课。赵老师发现班里许多孩子放学后都要去上课外辅导班,有的孩子还不止上一个。回到家,孩子既要做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又要做课外辅导班老师布置的作业,甚至还需要做家长布置的家庭作业。赵老师还发现班里啃手指、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越来越多,她感觉孩子们压力太大,孩子们越来越不开心。这些问题让她非常担心。 孩子的多动、好动是内心焦虑的表现 在剧中,教育专家唐琳说,孩子啃手指、做小动作都是内心焦虑的表现,这种焦虑究竟来自哪里呢?主要来自社会的压力,现代社会人人都追求成功,成年人为了成功会不惜一切代价地去努力,成年人的这种紧迫感所带来的焦虑会传递给孩子,直接影响孩子。 这些年我接触了非常多的抽动症孩子的家长。抽动症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多动症,也就是抽动伴多动。儿童的多动症和抽动症所表现出的身体动作,最初是孩子内心不安的表达。孩子这种不安的初始来源是什么呢?是焦虑。 我的QQ经常出现很多对话小窗,这些小窗普遍带着黑色的负性情绪,带着浓重的急躁不安和深深的焦虑。家长所表现出来的焦虑简直能把人的心带入灰暗低沉的境地,犹如世界末日一般。 如果家长的内心过度焦虑,就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果家长心理不健康,就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作为一个儿童,作为一个没有力量自我保护的儿童,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干扰和伤害。这也是多动症和抽动症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多动症和抽动症出现并发的情况也越来越高。 来看看一位网友的咨询 网友:海夫人,我的一个同事在孩子两岁时离婚。可能是父母的争吵影响了这个孩子,孩子从小就不和人交往,孤独症一级,有抽动症状,最常见的表现是咧嘴。这个孩子现在上高一了,抽动症竟然好了,还参加了学校合唱团。我特地去向同事请教。她说这类孩子从小缺乏安全感,特别敏感,如果身体有点不舒服,或者遇到点不愉快,就容易焦虑,抽动就是焦虑的表现。等孩子慢慢长大后,内心强大了,不那么容易焦虑了,就不抽动了。您觉得是这样的吗? 简单粗略地说是这样。抽动症孩子出现症状是为了释放焦虑,平衡身心,抽动症孩子本身就比较敏感,缺乏安全感,容易焦虑。当孩子慢慢长大,心力得到培养、锻炼、增强后,他们才有能力自主平衡,释放焦虑,这个时候就不会通过抽动或多动(症状表现)来帮助释放焦虑了。 孩子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接纳 更为不幸的是,社会上有很多人对多动症孩子和抽动症孩子存在错误的理解,并且给他们贴上了学习不好、注意力不集中、问题孩子的负面标签。事实上,这些孩子只是比别的孩子更敏感,感受力更强,会把家长内心的焦虑照单全收,甚至会放大。 孩子的多动和抽动行为只是自身防御系统的自我干预、自我帮助和自我保护的表现。 当一个人感受到焦虑时,需要释放焦虑,否则焦虑会变成软性刀片,划得他遍体鳞伤。成年人可以把焦虑转嫁给别人,比如家长把焦虑转嫁给孩子,但是孩子没有能力转嫁给别人,也不懂得转嫁给别人,所以只能用动作来进行自我释放、自我平衡、自我保护。 我们的社会应该如何来帮助这些受伤的小天使(多动症和抽动症儿童)呢?难道只是给这些完全可以康复的孩子打上一些负面的标签,或是排斥和歧视这些原本可爱却不小心受了伤的小天使? 爱的关心和帮助 多动症和抽动症儿童最需要的是充满爱的关心和帮助。面对已经受到伤害的小天使,家长不要焦虑、抱怨和愤恨,需要做的只是停下你匆忙的脚步,好好想想生活最需要的是什么。是成功,是大房子或豪车,还是永无止境的名利追求,还是对家、对孩子的关爱? 海夫人:如果家长能以坦然平静的心态看待得失,不受世俗的影响,我们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完全可以非常放松。要让孩子感受到你自然本源的爱,这爱里没有得第一名的要求,没有一定要考上某重点学校的祈盼。只有家长彻底放松了,孩子才能释放焦虑。当逐步地释放焦虑,直至完全释放后,我们的小天使才能恢复健康。 《爱是最好的良方》第二版电子版 第五章心理疏导与亲子教育 《爱是最好的良方—抽动症儿童康复指南》 海夫人著 《看见才是爱—抽动症育儿指南》 海夫人著 当当,京东,淘宝有售 海夫人爱是看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