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抽动症”孩子的妈妈,在孩子各种动作翻新、大爆发、反复、减少到基本稳定的过程中,我与老公陪孩子一路走了过来,目前处于稳定阶段已有半年多,虽然还不是真稳定,有时还会有小动作可见,但是我坚信孩子会越来越好。将这篇文章写下来,是想让家有CD宝贝的父母少走些弯路——扔掉药物,纠正一下认知——“抽动症”是个谎言,多一些耐心——真正用心爱孩子、懂孩子,用一些睿智的方法加一颗不慌不忙、坚定的心陪孩子走出心理的创伤。 一、求医路上得出反思——吃药是条走不到尽头的路其实求医路不想多说,但是为了让还在给孩子吃药的家长避免再多走弯路,还是想赘述一番。年春,孩子有不自觉的耸肩、甩胳膊的动作,我和老公都很淡定的觉得是小毛病,但也象多数年轻爸妈一样是相信科学的,医院检查。一年多的时间里,孩子也出现了新动作,摆弄手指、张嘴、清嗓子,脾气暴躁、情绪激动、攻击性强,为此我医院,医院里开了排铅的及治疗多动、抽动的精神类药物。这些医生们倒还好,告诉我们不要对孩子的动作过于在意,但是医生们也都很统一的说过不确定孩子吃多久会好,说要完全好需吃药至少半年,多则两三年。之所以断医院,是因为孩子吃过药后症状消失,但停药又有反复和加重。有段时间家人觉得是因为给孩子断药才加重反复的,但医生建议的吃药时间之长,不间断的吃药而且加量,让我唏嘘不已。我是个不主张孩子随便用药的妈妈,我家孩子是从小除了感冒厉害了吃点药,除了打预防针没有打过其它针的。所以,即便孩子吃药后有过短暂的好转,我还是对药物的安全性产生了怀疑,因为副作用显现了。最明显的有两点:一是我家孩子一直是活泼好动类型,晚上睡到很晚,即使中午不睡觉,晚上十一点之前睡不着,但是有段时间吃药后仿佛不那么活泼了,能很安静的自己坐在一边玩一大会儿,而且晚上九点绝对能睡着,这让我心里隐隐不安,感觉孩子象是换了一个人。二是有段时间停药后孩子尿频,频到几分钟一尿,有时候尿不出来但孩子总有尿感会觉得难受。验血验尿排除其它病,我认识到那些安定、止抽等精神类药物都是有副作用的,会把肾脏吃坏的,我意识到如果这样吃下去,这将是一条走不到头的路,孩子才这么小,带来的副作用想想后果就很可怕。于是,在吃过一年多的药后我坚定了将药扔掉了。家人是不理解、不支持的,因为医生让吃,让连续吃才会好的,这都可以理解,因为人们觉得医生的话代表着科学,否则看了病又不吃医生开的药那还有什么意义?但我当时心里就是认为孩子没有病,但是我同时还解释不了自己的想法。家里唯一一个支持我的一个人是孩子的姑姑,是她在网上看到了海夫人,告诉了我海夫人也是不主张吃药的。看了海夫人的文章后,我心里豁然开朗,感觉遇上了救星,立刻找到了治愈孩子的最正确的道路。 二、认识到“抽动症”是个谎言我不想说孩子得“抽动症”了,不是因为觉得这个字眼令人不愉悦,不是因为会以此给孩子贴了得病的标签,而是因为“抽动症”其实就是个谎言。因为这个病,中外的医生们并没有研究出科学的有说服力的致病原因,只是根据外在的症状给创造出来的词语,“多动症”这个词也是这样创造出来的。将它说成是病,人们就医院寻求药物来进行治疗,但是通过药物来将这个病治好的几率几乎是零。那么既然这样,医院看这个病,那么多医生诊断这个病并开出那么多药来治疗呢。教育学者尹建莉在她的《儿童多动症是个谎言》中写道“医疗界一直对这一病症存在争议,有很多医生认为这个病是发明出来的病,是假病,但更多的精神科医生并不反对给孩子开药”,原因有三“一是医生不会从教育学方面思考,不愿意告诉前来就诊的人没病,不开药就打发走,病人被诊断出没病是要负责的。二是医学研究上的需要。三是医生与医药厂家微妙的关系”。所以我们医院看这个病,医院里走出来抱着一堆药。但事实上,医院的医院,最终还是没有好,甚至是越来越厉害了。虽然医学没有确凿的根源来解释这个症状,但是真正的原因是有的,就是象海夫人所说——孩子的心受伤了,由此看来,医学领域上之所以解释不清,因为这根本不是医学范围内的问题,这是教育学领域的问题。由于孩子的心理受到损伤而产生了症状,这被海夫人以及阳光沐浴群里大量的案例得到了证实。 三、找到根源用心爱孩子通过学习海夫人文章,看阳光沐浴群里的问题解疑,我很快找到了孩子出现问题的根源,家里老人的溺爱包办、我的严厉管教以及我与老公关系不和睦的影响,甚至还有幼儿园一位老师的控制教育,其实得知根源后,太多的内疚、自责,但这都没有任何意义,反省后我与老公尽快做出调整和自我改变,并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和睦的夫妻关系。其实大多年轻父母都知道夫妻俩守着孩子吵架不好,但是真吵起来情急之下会避开孩子的很少,虽然有时候吵架仅仅是想解释清一件事情,但这种大声不理智的沟通方式是孩子内心的匕首,这对孩子的影响真的是成人想不到的。孩子不是我们的全部,我们心里有工作、有家庭成员、有兴趣爱好,但我们做父母的却是小孩子的整片天。父母关系一紧张就好比天要塌了,孩子幼小的心灵怎么能承受的了?通过看海夫人文章认识到紧张的夫妻关系对孩子影响之大,我们做出了改变。一是不再守着孩子争执,二是如有不慎有争吵端倪,我们就互相提醒,并跟孩子保证爸爸妈妈是在沟通事情同时跟孩子道歉,三是我和老公晚上互道晚安,清晨互道早安,出门亲切道别再见。这一点爸爸做的很好,即使我带孩子累了不愿意搭理他时,他还是温柔的坚持,出门前不忘亲我和孩子的额头。没有繁琐,有的是温馨的家庭氛围,一家人一天的好心情便从出门暖心道别开始了。 (二)创造内心安定的环境。孩子初有症状时,我与老公在市里做着忙碌的工作,周末才有时间回去带孩子,老人大都是疼孩子的,但大都过于包办和溺爱,周末回家看到婆婆边给孩子喂饭边让孩子看电视,孩子只要想要一件玩具刚要哭闹老人便投降,跟表弟玩耍只要是有矛盾老人总向着孙子,结果总是哥哥占上风,弟弟向他道歉。看到这些真心地心里冒火,直接在事中沟通往往让老人觉得委屈,而且通常老人都是很顽固的,即使认识到教育思路的错误,遇到情况还是照旧。孩子有症状后,我在老家找了家公司上班,每天上下班都能带孩子,送孩子去幼儿园,有了更多美好的亲子时间,但同时我的严厉教育与老人的包办、溺爱一同给孩子带来了伤害。两种违反教育本质的教养方式让孩子的情况有所加重。 意识到错误后,我跟老公带着孩子回到了市里,选择跟老人分开住。并不是不愿意和老人一起住了,而是因为教育孩子父母是第一责任人,教育过程中不应再让老人跟着受累。再就是我们家庭是四世同堂,还有老公的奶奶一起住,上上辈溺爱加宠爱的教养方式可以想象,我就因管教孩子被奶奶屡次劝说。如果再一起住下去,改变教养方式的过程难免受阻,自己改变容易,再帮助三个老人一起改变实在是个大工程,耗费精力之大不说,效果不一定能好。还有一点,我发现,我对孩子的严厉管教其实大多数是对老人教育方式的不满和对抗,但受到伤害的是孩子。基于这些原因我们给孩子换了生活环境,我改变以往的严厉管教,没有了控制、没有了包办和溺爱。 与此同时,我给孩子选择了一家新的幼儿园,我没有选择当地最有名气的幼儿园,而是一家蒙氏教育新办园,我发现这个将蒙氏理念运用好的幼儿园特别注重孩子的心理发展,特别尊重孩子的个性特征。实践也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一个“懂孩子”的老师是孩子成长的幸运。这样孩子在幼儿园里身心得到了舒展,内心也感受到了自由。 (三)释放旺盛的精力。我家孩子的体质一直不错,不属于体弱的类型,但是特别好动,精力十分充沛,每天晚上睡到很晚,中午在幼儿园的午休能睡着的时候也很少。为了让孩子旺盛的精力有地方释放,我给他报了游泳班,一周有三次游泳,游泳是个耗费体力的运动,孩子每次游泳完,不但体质得到锻炼,心情也很不错。不游泳的时候放学就陪他去周围的小公园疯玩,在小区里踢球玩耍。其实活动方式有很多,找出孩子喜欢的活动,家长真正愉快的陪伴与参与,孩子慢慢身心都有益处。幼儿园午休也能睡着了,即使有睡不着的时候,他也会让自己保持安静,不去打扰别人,而是起来慢慢安静坐到座位上看绘本或画画或是做手工。(跟老师沟通孩子睡眠习惯,老师也会配合让孩子做些既不打扰别人自己又喜欢的事情。) (四)接纳并积极疏导孩子。孩子在停药后,出现了大爆发,各种动作同时出现,频率也很高,抬下巴、歪嘴、耸肩、甩胳膊,简直就是秒抽,清嗓子并且结巴,一句话说好几遍才会说完整。我看过海的文章,已经懂得了反复及爆发就是机会的理念,所以我本人没有焦虑,没有不安,而是忽略症状,就当那是正常动作一样对待。?孩子大爆发时情绪特别暴躁,每天都有起床气,平时一点不如意就大发雷霆,厌气特重,没有好心情,攻击性特别强。我就每天晚上跟他一起在大足浴盆泡脚,半小时到五十分钟,泡脚的时候拿着绘本温柔的讲故事,各种绘本,也有情绪管理系列,都是他喜欢听的。讲到情绪不好的恐龙,就会说“哎呀,他脾气太不好了,可是我家宝贝就开始改变了呢”,一顿表扬加鼓励,孩子自己就会有选择该怎么做。每天入睡都会亲亲孩子,在孩子耳边说“宝贝晚安,睡个好觉,做个好梦”。必须保证心情好的入睡。早晨会用欢快的音乐叫醒他,轻轻的说“宝贝早上好,伸伸懒腰起床了”。一段时间以来,孩子的脾气改善很多。有段时间孩子清嗓子,会在喉咙里不自觉的哼哼,白天孩子还好,一声接一声也不影响他做别的。但晚上躺床上睡觉时,可能是太安静,自己怕被我听到感到异样,就每哼完一下再把声音加长成一句歌,我就轻声告诉孩子,嗓子不舒服很正常,怎么舒服怎么来,想哼就哼,嗓子喜欢这样。还有段时间孩子会翻眼睛,看起来像是冲人翻白眼的样子,每次孩子对我有这样的动作会立马道歉说“妈妈对不起,我不小心冲你翻白眼了”。我就告诉他没事的,不是有意做的事情不用道歉。孩子有天说妈妈我今天不小心冲老师翻白眼了,我就跟他说如果老师生气了你就告诉老师你最近眼睛疼,不是有意的。没想到我的想法是多余的,孩子得意的告诉我老师没有不高兴,还说老师应该没看见。其实不一定是老师没看见,是老师懂得这样的孩子这样的动作是不自觉。因为之前跟老师简单提过孩子情况后老师不但没有多问,反而安慰我不要给孩子贴多动的标签。遇上能接纳不同孩子的老师是幸运的,但不管孩子的老师会不会理解,也一定需要跟老师私下做好沟通。接纳孩子,积极疏导孩子,孩子的内心就没有阻塞了,就畅通了,那些邪气、厌气就跑掉了,不会再在体内作怪了,动作也就慢慢消失了。 四、给新群友的几点经验分享?(一)我入群的时候孩子已经抽动一年半了,孩子之所以有较快进步,我认为有两点很重要。一是我初入群先将海夫人文章通通看了一遍,因为我是抱着极大地信心,坚定的相信孩子是不需要吃药就会好的,我没有焦虑的去单独问海夫人或群主或其他孩子已经痊愈的父母需要怎么做,并不是不赞同大家问问题,而是初入群,最需要做的是通过读文章找到孩子抽动原因、抽动类型、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之后找到根源。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抓住问题根本。如果没有理解透海夫人的理念,内心就不会坚定,父母内心不坚定,怎么能让孩子好起来呢? 在读海夫人文章上,我不算做的好的,像群里虎妈等群友将文章一一打印出来,装订好,仔细研读不断反思,正是这种精神他们的领悟才更深,孩子的稳定才更快,给群友的指导也才更能对症下药。 二是在康复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教养细节问题而焦虑,这时候很需要去群里探讨,有针对性的沟通取经,往往群里有经验的群友都会给到很好的对策,效果很好。不但得到了好的方法,也给自己增加了信心,当有其他人寻求帮助时自己有好的经验也可帮助解答,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大家一起进步。 (二)大家都知道做到决不冲孩子喊叫很难,但更难是做到不要被孩子的情绪带着走。这两者都是情绪发泄,前者是主动发泄,后者是因感染被动发泄。我家孩子刚刚有所改善时,一次周末三口人回老家,路上孩子就因为买玩具的事情发脾气,闹情绪,我百般劝慰,停下车哄了一会儿还是无效,孩子不停在车后排打正在开车的爸爸,在车里乱扔东西,砸到爸爸头上,弄得爸爸很烦躁的训斥他,我也一时火冒三丈,对着孩子一顿痛批,还停车把孩子拉出来吓唬孩子再这样就不要他了。结果可想而知,孩子出现了反复。我和老公都意识到了错误,好在看文章中明白了反复是机会,没有这次的反复,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做法对孩子脆弱内心的伤害,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虽然孩子表面不抽了但孩子的内心还是不堪一击的。所以,想说很多抽动症的孩子会脾气暴躁,情绪激动,脾气又急又燥,甚至打人、摔东西。面对孩子的坏情绪,我们家长要耐心点再耐心点,不要被孩子的情绪带着走,不要被孩子情绪激怒,而要做到接纳、疏通,如不通,换方式继续疏通,不可随意打压,不可粗暴对待。 另外,如果大人做错事情,一定要跟孩子道歉,并且态度端正,不可敷衍,尊重孩子跟接纳孩子一样重要。每次我与老公如有做的不妥的地方,都会及时跟孩子说对不起,孩子也会很容易的原谅自己的父母。及时跟孩子道歉,孩子感觉到了平等和被尊重,也感受到了自己的重要。 随着孩子心力的不断提高,有几次我有意无意的对孩子说话大声,没想到孩子的反应不是烦躁不是发脾气,而是嬉笑着小手合十于胸前,低着头却眼睛故意斜视观察着我说“妈妈,淡定!淡定!”,看到孩子顽皮乖巧的模样,即使当时真的有情绪也顿时消失了。 (三)有句大家都熟悉的激励人成功的话“越努力越幸运”,我觉得有句相似的话用在治愈CD孩子身上很奏效,就是“越开心越幸运”。大哭、大喊、大叫都是释放情绪的一种,这是在遇到压力特别需要立马释放的情况下,但在日常中,完全可以通过大笑来舒缓情绪。我家孩子特别爱着急闹情绪,也特别爱遇到好玩的事哈哈大笑,我发现孩子开怀大笑的时候特别好,特别放松,于是我就有意不失时机的创造笑点让孩子大笑一番。 比如,一次孩子在学写自己的名字,写完第一个字孩子问:“妈妈,你看写得像吗?”我便说:“倒是还可以,就是那个‘竖钩’怎么像是穿了个高跟鞋啊”就一句话,孩子听后大笑起来。还有一次玩吹气球的游戏,气球吹好后我没有拿绳子系口,而是将气球口拧了几圈告诉孩子往上扔,气球就会跳舞,结果孩子每扔一次就开怀大笑,看着时而横冲直撞时而螺旋直上的气球说气球每次跳的舞都不一样,我就说,因为这只球报了舞蹈培训班,什么拉丁啦、民族了、爵士了、街舞了都会的,孩子更开心的不行。写到这里的时候,我上网查了一下笑的好处,竟然看到了以下几点,1)笑是特效止痛药,当笑时,脑中快乐激素便释放出来,快乐激素是特效止痛物质,能缓和体内各种疼痛。2)可以增强免疫力,使体内白血球增加、促进体内抗体循环,还有助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增强活力。3)会使身体释放内咔肽,驱走负面情绪,释放压力。原来笑真的很有益处,所以,让你的宝贝开心大笑吧。 (四)其实,我们做的一切,不管是改变教养方式、改善亲子关系、接纳疏导情绪、增强孩子体质等等,都最终只有达到一点才会让孩子真正好起来,那就是唤醒孩子内在的力量,让孩子的心力得到提高。有抗压力、有承受力了,孩子在什么环境中遇到什么状况都能适应了,才是我们最想要的结果。但是,看到新群友会很迫切的想知道需要多久孩子才会好?作为老群友我想说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个体,抽动诱因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成长过程不同、教养方式不同、体质不同,心力不同,家长认识和努力程度不同,所以康复时间长短也标准,我们也不应该把它作为一个重要因素来进行考量。我们知道,教育从来就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更不要苛求对内心有伤的孩子的教养会立竿见影,真的像海夫人说的康复的过程是以“年”为计算单位的。所以我们要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整个康复过程中保持耐心,我们只有将该做的做好,以一颗不慌不忙的坚定的心陪伴孩子从心伤中一步步走出来,在不经意间,你将会发现孩子正在阳光下快乐的舞蹈,开心的笑脸像花儿一样。 (我是阳光沐浴群7群的一员,平日在群里聊天不多,看到海夫人十年如一日无私帮助焦虑的家长们,顾不上休息,以至于身体透支。看到群主、虎妈、安好及管理员们积极互动、勤奋答疑以及热心分享正能量占用大量时间与精力,我从中深深受益同时深感愧疚,于是写文以表感恩。文章写得有些长,只是想把心里想说的一切觉得有价值的东西表达出来与群友分享。感谢海夫人、感谢阳光沐浴群,感谢与你们相识,在风雨路上与你们一起同行是我的幸运,永远感恩。愿海夫人身体尽快恢复,愿大家越来越好!) 山东-泽妈-6岁男年5月9日 海夫人:真是太棒了,为爸爸妈妈点赞,为这个阳光男孩点赞,为这个沐浴阳光中的家庭点赞!看完泽妈的分享,我的心情顿时好了起来,心情一好连带着身体肯定会更好,这真是天使守护者们对我最大的馈赠!感恩!感谢!感谢所有的相遇,感谢遇到抽动症,感谢我们所收获的妥妥的幸福。妥妥的幸福,我们的幸福! 海夫人QQ615739433年5月17日 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