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s://m-mip.39.net/nk/mipso_5924222.html 本篇文章约字,预计阅读需要3分钟 知道“多动症”这个病还是在八十年代初。那时我弟弟上小学,因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比较好动,医院确诊为“多动症”。我对这个毛病最初的好奇,是因为由于这个毛病,他当时被要求每天喝咖啡。那是一种固体的、和糖混在一起的方糖状的咖啡和糖的混合体,放在水中可以融化、能产生甜味的咖啡。据说这个可以和孩子处于兴奋状态的神经产生类似“负负得正”的效果,从而可以抑制他们多动的症状。 我对此印象深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当时我很“馋”这个叫作“咖啡”的、儿童不能随便吃的东西,特别想尝尝。可第一次提出来就被我妈拒绝了,说这是治病的,不是零食。为此我馋了好久好久。另一方面,从我弟弟之后的发展表现来看,我并不认为他是一个有“多动症”的孩子,那个年代这个被称作“多动症”的毛病还属于新鲜事物,所以我对医生当时的诊断存疑多年。这也是我对“多动症”这个病既好奇又困惑了多年的原因。 尤其做教育之后,由于一直潜心于教学法的研究,我发现,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国内外教学法的差距非常大。教学法的落后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兴趣不高便常常会让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孩子表现出类似“多动症”的症状。后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家长和亲朋好友和我聊起自己家有“多动”行为特征的孩子,他们总是很轻率地将这些孩子归入“多动症孩子”的行列。那么,究竟孩子的行为有什么样的具体表现、到什么样的程度,才应该引起重视,可能是真正的“多动症”症状呢? 多动症,是现在学龄前儿童当中最容易被诊断出的问题。美国大脑神经专家Dr.Mahone说:“研究表明,有多动症的孩子大脑中的尾状核的区域要小于其他没有多动症的孩子。这个区域主要负责运动能力和认知控制(指大脑的信息处理功能,比如记忆、专注、决策和创造等),但是多动症特征大多数是可以被观察到的。”Mahone建议,当家长和老师观察到下面十种情况时就要考虑去咨询专家意见了。 不停歇的攀爬,即使被告知不要这样做 坐立不安,例如过于频繁地从进行一个活动转移到进行另一种活动,或者不停地抖腿,没办法长时间坐着 经常奔跑移动,从而导致受伤,例如缝针 孩子四岁时不能做单腿跳的动作 没有能力与他人和睦相处或玩耍,偶尔对同伴表现出攻击性 比其他同伴的声音大和吵闹 很难集中注意力参与那些需要集中注意力超过一或两分钟的活动 想到什么就做什么 往往做事情超过几分钟就会失去兴趣 至少持续6个月以上 然而,在诊断孩子是多动症之前,我们需要清楚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孩子的注意力保持时长在其成长的每个阶段也是不一样的。 在1岁时,孩子的注意力大多可以维持2-3分钟 在2-3岁时,可以维持3-5分钟 当他们到了学龄前的年纪时,大概可以持续5-15分钟 当到小学时,孩子的注意力大概可以维持15-30分钟 各位家长对孩子多动行为的判断一定要谨慎。除了经过专业训练的儿科医生,没有人能给准确的答案。多动症有很多误诊的情况,切不可轻率地“贴标签”,孩子会因此被你所贴的“标签”或者你的潜意识所牵引,不自觉地做出“符合”你所说或者你所认为的“多动”的行为。这只会让问题朝着更为恶劣的方向发展。 如果大家对此话题有兴趣,下期我将对儿童多动的原因进行深度剖析,敬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