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太阳人在收集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疑问:宝贝不听话总爱自己玩,是多动症、不合群还是注意力障碍?今天,就这个话题我们请来了儿童心理专家非比老师,快来听听她是怎么说的吧! ?老师说孩子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真的是这样吗? 针对上述家长提出的问题,非比老师是这样说的: 首先,我认为要先和家长聊一聊,了解孩子的成长经历,是不是有分离的历史,小的时候养育是个什么情况?主要的依恋对象和主要的照顾者是谁?评估养育质量、推测养育者和主要照顾者的情况并推进对家庭的了解。 因为幼儿园的老师并不是心理专业人员,所以他们通常会把不听话、不守规则、不好管、比较特殊的孩子,在大多数情况下可能都会说成是“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是多动症啊、自闭倾向”等等,但最后的鉴别诊断是专业人员——儿童心理师要独立评估、判断的,所以正确的评估是帮助孩子提高能力的先决条件。 对于四岁的孩子,重点是看他是不是有与父母分离的历史、自闭的倾向,在情感、情绪的表现是怎样的,他跟你互动的情况是怎样的,他自己在那玩耍的情况是怎样的,注意力的这个情况是顺带着去评估去判断的…… 童年尤其是1岁、3岁、6岁前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有问题的比例非常大;在抑郁症和自杀的人群里面有非常大的比例是小的时候有这个分离创伤史的。70年代拍摄的著名的黑白纪录片《小约翰》讲述的就是一位2岁多的男孩由于母亲生二胎,而被寄养在一个全托幼儿园10天的历程,虽然爸爸每天依然去看望小约翰并陪伴2小时,但是我们依然非常清晰地看到他快速地退形,智力倒退、情感回避、自闭……而40多年过去了,到了现在,现实中的分离会导致儿童心理发展被阻滞在较低程度。 而很多有适应障碍的孩子就是他在一个团体里面,不能够跟其他的人在行为上一致,那么这样的孩子大部分是跟交往的能力和他自己的一个心理发展水平有关。不会交往的孩子并不一定都有自闭倾向,我的个案经验是帮助儿童发展二元、三元关系能力以后,他们在社会适应的功能方面也会提高。那这个部分需要治疗师来帮助这个孩子去完成,或是辅导儿童的家长完成,家长单靠自己摸索是难以实现的,还有可能会耽误干预机会。 另外,关于这个孩子“在幼儿园老师讲话或一起做游戏时难以融入,戳其他孩子,或自己走来走去”,我认为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与希望获得老师注意、缺乏安全感有关,另一方面可能是与自闭的“自我为中心”不能够去理解他人、不会与别人打交道这个方面有关。 儿童团体中的人际关系更在于社会性上,与一对一咨询中建立的依恋移情关系是有所差别的,团体操作难以对某一个孩子深入、持续、个别地进行依恋关系促进,满足其个体化的情感需要。而一对一咨询也难以达到儿童团体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上高效的促进效果。二者在儿童心理发展上互为促进、补充关系。 今天我就分享这些经验给大家,希望对爸爸妈妈们有所帮助! 本期嘉宾:儿童心理专家非比老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系统心理师、评审专家; 国内第一家儿童心理成长专业机构——非比儿童心理平台创始人; 小志愿者联盟机构顾问; 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心理顾问; 全国妇联儿童心理顾问、全国巡讲团专家; 人民网、中国教育报、中国妇女报、中国教师报等一级媒体心理专家。 昆明白癜风专科医院北京白癜风最好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