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健康网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儿童抽动症发病率近10年来增加了6倍! 以前每个孩子里只有5个是抽动症,现在增加到了30个! 约有10%~24%的儿童在其童年的某个时期,会出现短暂的抽动 这些数据都在不断警示我们,你家孩子很可能是下一个! 有的家长问了,现在健康意识提高了,医疗水平也在不断地升级了,为什么抽动症发病率还在那么高呢?能不能提早预防,自愈呢? 抽动症病因 1、遗传因素:患者家族成员中患抽动秽语综合征。抽动较一般人群为多见。 2、躯体因素:都始于局部刺激而诱发。多眼结膜炎、倒睫、上呼吸道感染、鼻炎引起眼肌、面肌不自主抽动,当局部病因消除后,而抽动继续存在。 3、器质性因素:曾有围产期损伤史、产伤、窒息、早产、低体重儿等。此外多动症伴抽动症并不少见。 4、精神因素(家庭因素):生活中不愉快事件、过度精神紧张/学习负担过重,因此抽动成为心理应激的一种表现。 5、药原性因素:不恰当长期/大量应用抗精神病药或CNS兴奋剂可能产生Tic或抽动—秽语综合征。 在5种病因里,家庭因素与精神因素占比高达40%以上!物质水平的提高带来了更重的精神压力 ●不妨想一想现在孩子是不是学业压力更重了,有多少上了小学还能保证天天9点睡觉的呢? ●家长的要求更高了,幼儿园就报上了补习班,看着都累。 ●现在手机平板的普及,互联网暴力内容随时随地刺激这孩子神经。 ●更不用说一个破碎家庭,不好的环境对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严重影响! 在做新闻采访收集素材时,我发现抽动症的小患者对电子产品(手机、平板电脑)的专注度都非常集中!这反而导致了他们做事、学东西太卖力,以至于大脑会处于非常紧张的状态。 一旦有外力刺激,抽搐、眨眼睛、噘嘴巴、装鬼脸、脸部扭曲、耸肩膀、摇头晃脑,乱叫等问题就表现出来了!就好比一个充满气的气球,稍微承受一丁点外部压力就会爆掉! 《圣经》说:上帝关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 对于这部分抽动症患儿也是如此,他们比常人更专注更聪明,却因抽动症,被同学嘲笑,亲人不理解,产生自卑自怨的心理,难以走出困境! 六一小天使提醒家长:抽动症是一种慢性病,不重视会让病症严重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和生活,积极治疗和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肯定会将抽动症尽可能控制在最稳定的状态甚至消失。 希望这3条干预方法能帮到他们1.对孩子笑一笑 给孩子一张温和的好脸,让他和父母在一起时总是轻松自在。做到这一点很难,给孩子好脸的好处谁都知道,可能做到的却不多, 因为这需要改变我们自己从幼年就植下的顽固的心理习性。请把孩子当朋友,放下姿态,平等对话沟通,真正意义上的疏导他! 2.养个宠物 养宠物也许可以分解孩子情感上的单一习惯。也许在父母、老师面前他要小心谨慎,而在宠物面前,他就是主宰,这种心情肯定是不一样的,对于缓解精神压力有很大帮助。 3.为孩子不为自己 ★想练孩子胆量逼他去问路,最后反而紧张出抽动症 ★想让孩子学好英语,学会钢琴,却无形中增加了压力 ★为了省事让孩子随意玩手机,反被暴力信息刺激. 当你想施加给孩子一件事的时候,必须要想一想,我那样做究竟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好处,还是更多为满足自己的愿望? 这些总结出来的经验,不少有初期症状的抽动症患儿得以自愈!希望能帮助到各位家长。 如果您对抽动症还有疑惑之处或孩子病情已经有些严重,需要专业医师进行干预,拨打健康-,咨询预约。 闪亮星星计划夏秋百日护航者行动 公益,再出发!“六一健康快车”公益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闪亮星星计划“夏秋百日护航者行动!! 活动时间:5月21日-8月31日 申请人群:多动、抽动、自闭、发育迟滞、矮小等发育行为障碍儿童 1、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2、拨打健康-,咨询预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