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儿童抽动症?● 医院发育行为科主任谭本森: 抽动症也称为“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不自主的、突发的、快速的,出现重复的肌肉抽动,比如:眨眼、缩鼻,咧嘴,点头、摇头等,在抽动的同时常伴有不自主的发声或秽语,抽动症是一种儿童行为异常疾病,是一种慢性的神经障碍的疾病。 症状表现: 1、急性单纯性抽动症 不随意的抽动表现,常见眼、面部的抽动表现如:频繁地眨眼、翻眼、缩鼻,咧嘴,咬唇、点头、摇头、耸肩等。少数单纯发声抽动主要表现是反复性咳嗽、清嗓子、发出哼哼声。 2、多发性抽动 不随意的抽动表现,常见眼、面部的抽动。表现伴有反复性咳嗽、清嗓子、发出哼哼声。经常口出秽语。 3、慢性单纯性抽动症 多见于15岁前发病,成人较少见。主要表现是一组或两组肌肉不自主的抽动,眨眼、缩鼻,咧嘴,咬唇、点头、摇头、耸肩等。伴有反复性咳嗽、清嗓子、发出哼哼声,但持续时间较长,可终身存在。 孩子为什么会得抽动症? 1、精神因素 如果孩子受到惊吓,或者莫名的情绪激动,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发现并处理,孩子可能会引起抽动症。 2、体质因素 如果孩子比较神经质、胆怯、多动、情绪不稳定、陌生环境敏感,那么,孩子可能会引起抽动症。 3、家庭因素 父母关系紧张、离异、训斥或打骂孩子,这些行为也容易导致孩子抽动症的发生。 4、其他因素 突发的疾病,例如上呼吸道感染及脑部的轻微损伤,严重感冒等,都可诱发抽动症。 抽动症对儿童的影响: 1、学习困难 研究表明抽动症的孩子大多存在记忆力和注意缺陷,学习困难的概率25%—50%,这也意味着抽动症的孩子完成普通教育的难度更大,升学更加困难 2、情绪障碍 抽动症孩子往往因为怪异的抽动行为和学习成绩差等原因受到周围人的讥讽,社会受阻,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造成心理障碍。 3、身体损伤 频繁的抽动症状会对孩子的肌肉造成较大负担,长时间下来会损伤肌肉。同时抽动症家族具有明显的性格特征,急躁易怒,容易发生伤人或自伤行为。 4、睡眠障碍 研究表明抽动症孩子的睡眠障碍发生率为12%—44%,不自主的抽动行为会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怎样治疗儿童抽动症?● 医院发育行为科主任谭本森: 确诊抽动症医院进行专业、规范化的治疗。根据儿童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策略和治疗方案,抽动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以药物治疗为主,并辅以心理治疗,若是因心理因素起病的,应积极去除心理因素。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确诊了抽动症,可要按照医生的要求服药,中药或中成药,因为中药基本没有副作用菖麻熄风片治疗,必要时服用西药(硫必利,氟哌啶醇等)快速达到治疗效果,不能随便私自停药,更不能私自加量或减量,服药方法、剂量、疗程都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同时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 非药物治疗 医院物理仪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神经调控,脑循环等治疗 医院APS特色治疗 行为引导康复训练 心理支持治疗 家长老师共同帮助引导 帮助抽动症的孩子,走出困扰,摆脱眨眼、翻眼、缩鼻,咧嘴,咬唇、点头、摇头,摆身体等异常行为,或异常发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医生,老师和家长一起达成共识,共同合作,针对每一个孩子,制定出科学的个体化治疗康复方案,争取让每天一个抽动症的孩子都得到合理的治疗和康复。 专家简介 谭本森:主任医师、医院特聘研究员“臣子门学术流派”第七代弟子。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医学发育行为学组委员、广东康复学会青年委员、医院研究员、《中国医刊》编委。曾接受精神医学、临床心理专业进修培训,参加卫生部儿童心理障碍防治强化培训。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心身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情绪障碍、儿童进食与排泄障碍、失眠抑郁症。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文章10余篇。 《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评估体检套餐》参与方式第一步:扫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