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出现的频率非常大,就算孩子没有抽动症,许多家长也被这个问题所困扰!很多家长问我:“海夫人,能看电视吗?孩子一看电视就出现症状,所以我就不让孩子看,不敢让孩子看!”首先,电视属于被动思维长时间看肯定不好,电脑游戏对眼睛不好,玩游戏的过程必须要专注的盯着液晶屏对眼睛损害比较大。一个孩子如果过分沉溺于电视和电脑就容易宅在家里,经常宅在家里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肯定有影响,孩子需要在自然环境中成长,在自然环境中游戏奔跑!尤其抽动症孩子需要多到大自然中去,多运动! (一)、什么样的孩子特别容易迷恋电视和电脑呢?(1)业余生活单调,没有伙伴,家长对孩子吸引力不大,不会讲故事,不会和孩子玩或者不愿意理孩子没耐心,家长的陪伴缺乏质量没有用心等等。(2)平时家长限制太多,一但放假如同开了锁的猴子,无法收拾!放假更需要合理安排好孩子的生活。(3)家长自己的生活状态对孩子有直接影响。有个家长告诉我自从和孩子搬出父母家,她觉得很无聊就自己和孩子,并且是一个陌生的环境。我问她:“怎么会无聊?”,我有差不多几年的时间一个人带着孩子,偶尔我会寂寞会觉得家里冷清但是很少觉得无聊,因为我的兴趣爱好一直陪伴着我,我也知道该怎么引导孩子做些有益和喜欢的事情。孩子2、3岁的时候我教孩子剪纸,那段时间每天晚上孩子在我身边兴趣很浓的剪纸,我坐在沙发上看书。我在家里一直没有看电视的习惯(包括现在),电视是用来看动画片和迪斯尼神奇英语的。再后来我教儿子画画,讲故事,骑自行车,游泳,我安排好孩子的生活其实也就是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如果家长的内心始终是丰富和充满情趣的,孩子的内心会无聊吗? 我的孩子接触数码产品的过程儿子六岁的时候,我姐姐买了一个新手机。暑假姐姐带着女儿到我家,那个时候老公在上海考船长!儿子对于大姨的新手机充满了好奇,红色的带翻盖,妈妈没有!姐姐一时兴起对儿子说:“来大姨教你发短信,你就可以给爸爸发短信了,你告诉爸爸你非常想他!”,儿子立马靠在大姨身边兴致勃勃看着大姨比划,没有多少时间儿子就学会了,这是儿子第一次接触手机,一条短信刚发出去儿子的症状很快表现出来,挤眉弄眼扭动身体,姐姐难受起来摸摸他的头说:“好了,学会了就可以了!”,儿子不肯,拿着手机自己弄,两眼放光。姐姐后来悄悄跟我说:“这么好这么聪明的孩子怎么会有这个(抽动症)”。当时我对抽动症远没有现在这样了解,只是有一点我从来没有因为孩子的症状焦虑过,所以当儿子拿着手机症状不断的时候我没有像别的家长那样,不让孩子玩,儿子继续摆弄手机的时候我只是观察孩子,为什么拿着手机摆弄症状就那么多?后来儿子又迷恋上手机游戏,谁的手机他拿过来就是玩上面的游戏,基本每次要玩到通关,他觉得没意思了才会放弃!我的做法就是不让他长时间持续的玩,我会在中途打断他,用另外一个对他也非常有吸引力的事情转移,当然偶尔也会有失败的时候,这个时候我就会严厉制止!儿子玩这些东西的时候都不大,小学阶段。儿子对高科技数码产品的接触一直都有,包括后来初中他痴迷智能手机导致成绩大降,最后他自己主动交出智能手机换成普通手机。儿子是什么时候接触这些东西没有任何症状表现我没刻意留意,现在这些数码产品对儿子一点影响都没有无论多长时间,儿子对这些数码产品的自制力和控制能力也就这样慢慢自己形成了! (二)、看电视和玩电脑游戏应当是合理安排时间,完全杜绝没必要现在是高科技数码产品的时代,作为这个时代流行和风行的东西,你完全不让孩子接触对孩子而言并不是好事。我们家长教育孩子的目的是认识这个世界去适应并能够生存。生于这个时代而对这个时代的东西毫无了解不知情,这是不是一种落后和封闭,作为家长的权威你可以威慑一时却无法长久控制,孩子大了独立意识增强就会反抗。看电视有症状,因为孩子看电视引起了内心感受,高兴或者紧张,那么这个时候孩子的感受力强神经帮助平衡的能力却弱,于是出现了身体的动作,这个时候你需要如何面对这个问题?该怎么帮助孩子呢?这个时候你可以每天让孩子看电视,时间从十分钟开始慢慢增加,一直增加到每天半小时,然后每天让孩子看,每天看,持续一段时间,孩子每天在这个相同的情境中锻炼和面对,时间长了,在看电视这方面的神经平衡性就强了适应了。等孩子看电视再不会出现症状的时候,这个锻炼就成功了!以后你再也不用担心电视的影响!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在孩子看电视的时候家长不干涉,家长不焦虑,如果家长每次都着急的说:“看你又眨眼睛了”“看你又。。。”这样没用,因为家长这样的做法会导致孩子一看电视更紧张,害怕家长说。 (三)看看沐浴阳光群群友的看法一般不说话:关于看电视,玩手机,玩电脑,没什么禁忌,但是孩子症状厉害时,肯定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建议大家,以上因素都不是根本,但需适度为好,正常孩子也是如此对待,天天迷恋电视电子产品,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利,多带孩子户外运动,没听说一个资深宅男会同时是一个阳光男孩,道理也在此。如果单纯只是因为孩子看电视玩电脑游戏有症状就绝对不让看没必要,这就和一些极端的家长,孩子看书有症状就不让孩子看书一样,我们需要帮助抽动症孩子的是康复,不是暂时性的获得一个假稳定。孩子康复的前提是家长需要有一个积极阳光的心态,什么都绝对化这种偏激的状态本身就是焦虑的体现。 海夫人QQ 年7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