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关爱现在孩子发烧咳嗽流鼻涕,外加喘

时间:2019-2-1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立即加星标,每天看好文

天气转凉,病毒开始猖獗,诊所里的小朋友多了起来,发热的,咳嗽的,喘息的,看着一个个小朋友憋红着小脸难受的样子,真是让人心疼。经过检查,导致这些小朋友们疾病的罪魁祸首竟然是同一个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什么是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肺炎病毒属的成员,因为其和呼吸道感染有关,并能把感染的细胞融合起来,所以称为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造成的损害可真不少,在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万儿童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是5岁以下儿童喘息性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22%左右的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就是肺炎、毛细支气管炎等)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导致的,我国的发病率与之相似。美国CDC更是提示说基本上所有孩子在2岁前都会感染过它。

为什么这病毒这么牛,但不出名呢

这可能与之前检测水平不够有关,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当成其他细菌或病毒感冒或者肺炎等治疗了。因为这是个自限性的疾病,过了几天后孩子病情好了,还以为是治疗好的呢,没往这方面想。

呼吸道合胞病毒每年都会爆发流行,

在北方地区,每年11月到4月是呼吸道合胞病毒爆发流行时间,1月和2月份是高峰期,

对于南方地区,一年四季都有该病毒感染,在夏季发病率会更高些,可能和夏季降雨多有关。

在流行期,要注意做好预防。

宝宝感染了呼吸道合胞病毒有什么表现

小朋友们感染了呼吸道合胞病毒,表现多种多样,具体如下:

1.因为病毒从鼻腔进入体内的,所以先出现这些部位的症状,主要表现就是流涕;

2.病毒继续向下走,会刺激咽喉部,在1-3天左右出现咳嗽表现;

3.出现咳嗽的同时,免疫系统反应过来,开始发热,目的是减少病毒复制;

4.病毒很快往下走,损伤细支气管、肺泡,导致呼吸急促、喘息。

出现以上症状,建议让医生评估下哦。

对于小婴儿,免疫力弱,感染容易累及肺部,导致喘息、发热的表现;但是对于大孩子,多少比小宝宝壮一些,并且感染的次数多了,体内多少会有些抵抗力了,大多只有咳嗽发热表现,就没有喘息的表现了。

多数情况下,一个流行季节孩子感染一次,但是有些宝宝确实会感染2次。这是因为虽然感染后能产生抗体,但是因为两种亚型之间的抗体缺乏交叉保护性,孩子又感染了不同型的病毒。

那孩子发热、咳嗽、喘息,这么难受就不管了吗?当然不是,咱们必须做些处理让孩子舒服些。

1.发热了,可以使用退热药,具体方法如下:如果宝宝体温大于39摄氏度;或者没有这么高,但是孩子不舒服,可以使用美林或者泰诺林退热。大家用药时注意用药间隔和用量,别用超剂量即可。另外,关于物理降温的方法,现在不是很推荐了。在孩子体温上升期,就是手脚发凉的时候,是一定不能使用物理降温的,因为这时孩子感觉是冷的,物理降温会让孩子很不舒服,并且即使体温会向下降一点,过一会还得升上去,没啥效果。

2.孩子咳嗽、喘息,很难受,可以给孩子做些雾化缓解,虽然可能不会减短病程,虽然有些国外指南不推荐,但确实会让孩子很舒服。因为这个比较专业,怕家长们用的不正确,就不展开了,就诊后,让医生治疗就行了。

如果医生认为孩子可以在家治疗,那么做好以上这两条,就可以平静的等病程结束了,不要太着急,患病后大部分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会在1-2周内结束。只要是经过治疗后,孩子喘息、发热有逐渐好转的趋势,就可以继续在家处理。

宝宝感染了呼吸道合胞病毒如何护理

小孩子和老年人是最容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怎么能在流行季做好预防,避免感染呢?做好以下几点:

1.对于小婴儿,至少母乳喂养到6月龄,喂养到1岁更好。因为母乳中的IgA对孩子有保护作用,能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2.家庭成员不要抽烟,有些研究发现,父母吸烟或家庭中有吸烟者的儿童严重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导致的住院率是不抽烟的2.53倍。大家要注意,不仅不能当着孩子面抽烟,孩子不在家也不能抽烟,因为烟雾沉积在沙发、床上,依然能持续对孩子产生影响,并且能持续多年。

3.不要亲吻小朋友,不要对着小朋友打喷嚏,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或者用肘部捂住。

4.做好手卫生,每次肥皂水洗手坚持20秒,洗掉手上接触到的病原,大家学学7步洗手法哦。

5.万一生病了,不要出去传染别的小朋友啦。

好了,以上就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注意事项,大家做好预防,让宝宝们都健健康康,笑脸天天有哦。?

不设置星标会错过更新哦!

安卓用户打开小萌主







































白癜风会扩散吗
头上白癜风怎么治疗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