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小儿抽动症验案

时间:2020-9-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点击   患儿发病以来食纳较少,大便干燥,注意力不易较长时间集中,话语少,性格内向,易发怒。形体较为消瘦,面色萎黄,精神不振。咽红,扁桃体二度大。舌质红苔薄白,脉滑数。

  诊断:小儿多动症(脾虚肝郁型)。

  治法:健脾平肝,息风镇惊。

  方药:龙齿汤加减:茯神9g,龙齿5g,远志5g,菖蒲5g,五味子5g,丹参3g,生地5g,当归5g,炒白术9g,天麻5g,半夏5g,蝉蜕6g,钩藤6g,柴胡6g,酸枣仁6g,沙参6g,栀子3g,黄芩3g,大黄2g,甘草3g(6服)。

  6天后二诊:患儿母亲诉其尖叫症状减少,经在诊室观察略有减少,效果不是特别明显。舌红苔薄黄。其余状况同初诊。

  辨证:脾虚痰聚,郁而化火。

  治疗:健脾化痰,平肝息风。

  方药:比金丹加减:党参5g,茯苓9g,炒白术6g,橘红6g,半夏5g,天麻5g,酸枣仁6g,远志5g,白芍5g,炒山药6g,当归5g,川芎3g,琥珀2g,天竺黄3g,胆南星3g,柴胡5g,菖蒲3g,钩藤6g,炙甘草3g,栀子3g(6服)。

  6天后三诊:患儿母亲诉尖叫声明显减少,经诊室观察确实减少且音量明显降低。咽红扁桃体略大,便干偶咳,舌红苔薄白。继以二诊比金丹加味:黄芩3g,黄连1g,栀子3g,大黄2g(6服)。

  6天后四诊:患儿母亲诉叫声基本消失。经诊室观察偶而有1、2声低音量叫声,仍以比金丹加减6服巩固。至今未有复诊。

  小儿抽动症多由五志过极,风痰内蕴引发,病位主要在肝,与心、脾、肾相关。肝体阴而用阳,为风木之脏,主藏血喜条达而主疏泄,其声为呼。而脾主运化水湿、主肌肉,脾虚则肝旺,肝风挟痰上扰,故喉发怪声,眨眼抽搐。此患儿禀赋不足、后天失养,脾虚痰聚,肝火上扰。在清泻肝火、息风镇惊的同时,加强健脾化痰之功,痰祛火降,故怪声抽动自除。(通讯员王蕊)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目前+人已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