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孩子多动症李杭洲

时间:2017-12-3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大家晚上好,今天给大家讲一讲“小儿多动症”。在现在的孩子当中这个病很常见。因为症因不明,所以医学上不称其为病,而是以其外在的表现症状命名为“多动症”,西医称其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孩子表现出注意力缺陷的状况。这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属于心理疾病的一种。这个病不能说很严重,但在孩子里面多见,在症状发生的时候通过积极的引导或治疗,是可以扭转的。

一、多动症的外在表现

多动症的孩子一般有两方面的表现:1、注意力不集中。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注意力本该变得更为集中,但有多动症的孩子注意力仍然不集中,注意力缺失,这是存在病理基础的,中医上认为跟肝肾有关系;2、活动过度。多动症孩子的活动过度和正常孩子的活泼和调皮不一样,没有自制力,具有冲动性和破坏性,容易跟小朋友发生矛盾,比如经常打人之类的。大点的孩子伴有学习困难,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成绩没法提高。再大点的孩子,如果不及时纠正,可能会造成品行障碍、品行不端,出现对社会的适应不良,不能融入社会等问题。这个病应该引起重视,在孩子小的时候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多动症在男孩中发生的几率远高于女孩,男孩与女孩的比例大概为6比1,这与中医上认为男属阳、女属阴有直接的关系。

二、多动症的病因分析

西医对多动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清楚,一般认为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原因不明,故根据其外在症状表现而命名。多种因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遗传因素。如果父系或母系有多动症病史,孩子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新的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很重要,比如癫痫和小儿自闭症等疾病就与遗传的关系很大。中医比较重视遗传,中医上指的是先天禀赋,禀受父母的信息,中医认为遗传性疾病多与肾有关,因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这是中医基础理论,这里不做展开讲解。

2、神经递质异常,这是西医关于病因的一种假说。西医在检查多动症患儿的血液和脑脊液时,发现有神经递质的异常,主要是去甲肾上腺素和五羟色胺的水平低下,会影响孩子的神经传导,导致孩子自制力不强。这种情况与老人的帕金森综合征(不自主的抽动),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在神经递质上有一定的异常。

3、额叶分布异常。通过给孩子做核磁检查,对孩子进行神经解剖,会发现患儿脑部两个额叶发展不对称,脑功能有缺陷,导致了一部分脑功能有异常激活。大家都知道,癫痫发作时脑部有异常放电,多动症虽不像癫痫那么激烈,但也有异常激活,直接导致了孩子过于好动,与脑功能不能主持有关系,我认为是很有道理的。原来看过一个报道,在美国淘金热期间,有个金矿工人使用切割工具时,被飞轮削去了上半个脑袋。这个人最后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性格和之前温和的性格完全不一样,变得非常暴躁、暴力。这跟额叶、大脑皮层受损有一定联系,额叶和大脑皮层属于脑髓,肾主骨生髓,髓产生一定的精,肾与肝有关系,多动在中医看来是风象,是因为肾精不足导致髓海不能充裕,不能抑制肝气的冲发。肝经是阴经,足厥阴肝经是人体唯一一条能到达巅顶的的阴经,和督脉汇于百会穴。如果阴精不能制约肝风,肝风就要向上亢动,等同于西医所说的脑功能的异常活跃。因此,在深入的理法探讨方面,中医是讲得通的,中医根据辨证来治疗,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4、环境因素。主要包括:①.现在的食品、空气和水污染等都不太安全,可能导致母亲怀孕的时候胎儿受到一定影响;②.如果母亲怀孕时有一些不良嗜好(如:抽烟、喝酒),对胎儿的脑神经发育会有一定的影响;③.患儿早产,因为脑部发育不全,不能像足月孩子那么健康;④.产后缺氧性脑病,如:胎儿在生产过程中因为脐带绕颈等问题导致难产,只能选择剖腹产,不然可能会出现脑部缺血、缺氧,造成脑部发育有异常;⑤.孩子饮食的问题。有的小孩爱吃路边摊,油炸食品吃得过多,又不好好吃饭,长期下来会造成营养吸收不良,并带来一定血液问题,血液检查发现血铅超标或缺锌。如果血铅超标,可以吃些药物排铅。如果缺锌,可以吃点葡萄糖酸锌这一类的药,这需要根据检查结果来判断和治疗;⑥.有种说法也认为跟家庭的和谐程度有关系,比如父母经常吵架、打架,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会造成孩子性格的发育不良,这些心理和社会因素都是值得去注意的,父母应该在家庭方面做一些很好的表率,以防止这类情况的发生。

三、治疗思路

在治疗方面,首先需要再提一下多动症的临床表现,这对辨证有借鉴价值。多动症临床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1、注意力缺陷。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完成老师和家长布置的任务,这是主要的表现。2、活动过多。表现上是活动过多并伴有注意力缺陷,是因为不自主,不能抑制自己的行为而产生的活动过多,这跟脑功能的异常激活有关系,也和中医的水不涵木有一定的联系性;3、行为冲动。和肝气有关,现代人肝火都比较大。当年,吴三桂为了陈圆圆“冲冠一怒为红颜”也是冲动,估计他到晚年也后悔把清军引入关,都是冲动惹的祸。现在有的人开车会有“怒路症”,也是一种没有涵养的表现,也许部分人就是因为小时候没有纠正好。4、多动症的孩子往往思维比较活跃。根据报道,汤姆克鲁斯小时候就有多动症,学业无法继续。莫扎特也有多动症。部分多动症的孩子某方面思维活跃,有成才的可塑造性,但要循循善诱,否则因为小时候的注意力、情绪等没有纠正,可能会产生成年后的品行不端,如果神经系统有损害没有纠正,那么就会朝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发展。

总体来说,多动症有一定的自愈性。不进行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肾气渐充,《黄帝内经》说“男子七岁,发长齿更”,到十四岁生理上接近成年了,肾气充盛了,可以抑制多动的倾向。肾主智,可以带来情绪和注意力一定的稳定性。正因为此,青春期叛逆也是在这个时候发生,因为孩子开始有主导性了,对父母的一些话有意见,听不进去,是在塑造自我人格的一个时期。这个时候如果多动症带来的品行不端还没有纠正,可能会造成青春期犯罪,现在犯罪有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十三四岁杀人放火犯罪时有发生,可能跟小时候症状没有及时纠正和干预有一定联系。

以上是一个引子,下面我从中医方面谈谈对这个病的认识。这个没有现成的说法,但我自己经过思考,发现多动症这个问题中医理论是能解释通的,跟四个脏腑有一定关联。下面我分别论述。

1、小儿多动症最直接的脏腑是肝

肝主风,肝主怒;心又为肝之子,木生火,心肝相连。中医上经常说心肝火旺,孩子容易发怒、发脾气和多动,跟心肝火旺的病理有相似性。心主神,肝主魂。孩子的气是不定的,是活跃的状态,是少阳之体。古人形容小孩“旭日初升、草木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在论述儿童疾病的时候,古人常说,“两有余而三不足”(心肝有余,脾肺肾不足),也就是“阳有余而阴不足”。孩子往往脾不足,消化功能不足,因为还没有发育完善;肾精不足,孩子还小,得自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只够维持遗传性,需要后天之本的滋养,后天如果脾胃发育不完整,饮食多样性不够,会导致肾精不足;肺气也会不足,都跟发育有关系。“心肝有余”确定了孩子是主动的。如果孩子不动、不活泼、发蔫,就是生病了。一般会把活泼和孩子的多动相联系,但二者有一个鉴别点:多动症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属于阴阳失衡的表现,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是下意识的,是不自主的;活泼的孩子是因为精神有余,有自制性,大人说一说,孩子就可以规范自己的行为,能够自持,孩子知道自己是错的。成人自己有时发脾气,也是不可遏制的情绪化,尤其妇女在经期、更年期,受激素水平的影响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同样,孩子心肝有余,必然火气大、多动。男孩主阳,阳动;女孩主阴,阴静。所以男孩比女孩更易得多动症。易经上有乾坤二卦,分别对应阴阳。乾卦对应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激励一代代男儿从军打仗,报效祖国。坤卦对应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主承载,故女性多在后方担任护理、卫生员的角色,也跟女性的体力相关。一出一守,大势所趋。这不是歧视女性,不是说女性不优秀,历史上也有武则天等杰出的女性,而是说要根据女性自身的特点来进行工作。一个家庭也是以一个女性为主,女性的承载力强,人困难的时候首先想到是妈妈而不是爸爸,就是因为母亲有承载能力,能给孩子安慰性。同样的,在多动症方面,母亲应为孩子多下功夫,但不是焦虑,焦虑对孩子的康复没有好处。医院出诊时,见过一个妈妈,老家是湖南的,孩子在北京接受教育和治疗。这个孩子的抽动症是比较严重的,在治疗的过程中,如果不捉住孩子的手,我的桌面会被孩子翻腾一遍,抽屉开了又关,关了又开。她妈妈制止他的时候,他会大喊大闹,没有自主性,这就是病态。晚上出汗、不长个头,牙齿发育也不好,齿为骨之余,骨通肾气,这个孩子就是肾气不充,先天发育不良。据他妈妈表述,他父亲的身体不好,导致孩子先天不良。他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虽然在北京华德福上学,但成绩也不太好,治疗的过程中,通过纠正饮食和补肾气,有一定效果。后来由于经济条件,这个孩子回老家了。

2、脾胃不足

研究发现多动症和营养不良有关系。肾主骨充髓,脑和肾相联系。脾胃为后天之本,后天有充养先天的能力。如果脾胃消化吸收不好,精微不能上达于头目,也会造成大脑失养,同样会引起肝气的不稳定。上面说到的那个孩子是肾精不充,有的孩子是脾胃不和。脾胃不和的孩子,主要表现在挑食,大人又没有及时纠正,营养失去平衡,从而导致发育失衡,最后导致人体阴阳失衡。脾主四肢,脾气足则轻健多力,能使四肢强壮、灵活自如。如果脾胃不足,肝气就要侵犯脾胃,就会造成冲动,因此一定要重视孩子的脾胃。心肝表现的是像,治疗的时候既要考虑肾精也要考虑脾胃。

3、肾阴虚

肾精不足有一定的症状,比如肾阴虚主要表现为夜晚盗汗,牙齿长的不好,还有一些孩子先天听力不好,也有多动的现象,因为听力不好的孩子需要更多的通过触摸去认知,这个暂时还不当做病理来看。但一般有听力和视力障碍的孩子,心理一定与正常孩子不一样,在这个时候,要补充肾精。肾阴虚的主要症状是孩子盗汗、大便偏干、舌头红、舌苔少,中医上有专有术语——“舌红少苔”。盗汗是阴不制阳,到晚上阳气应该入阴,阳也要休息,与阴交合在一起,人会得到一定的安定;如果阴不足,阳气就没有归宿,回不了家,就在外面乱逛,打扰到阳卫,头为诸阳之会,导致孩子在夜晚头和后背出汗多,跟阳不入阴有关。肾阴虚有个方子可以选取——钱已的《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可以滋养肾阴。但孩子盗汗不能一概论为肾虚,有的是因为积食了,是脾胃不和导致的,那就另当别论了。肾阴虚的时候可以从舌苔鉴别,食积的舌苔是舌黄厚腻,肾阴虚的是舌红少苔,主要是辨证。如果肾阴虚导致的水不涵木,肾精不足不能制约肝阳上亢,肝阳上亢就会造成多动,这种情况主要就是补肾阴,用《六味地黄丸》比较好。同时也可以采用按摩的方法,脚底板的涌泉穴是肾经的井穴,通过点按或点揉涌泉穴,可以定惊安神,也可以引火下行。在洗完脚可以给孩子按摩下,有助于缓解孩子情绪的紧张和多动。在脚背的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可以调节肝气。食指、中指放在涌泉穴,大拇指放在太冲穴,对着捏,按揉,可以益肾平肝。这一类可以治疗因肾精不足肝阳过亢导致的多动,内服《六味地黄丸》,外按摩涌泉穴和太冲穴。

脾胃不和的情况,孩子吃饭不好,体质偏瘦,面色萎黄,这种情况叫肝风虚动,是肝木乘脾的情况。脾土不厚重,脾胃属土,土有承载力,木可以在土上生长,要让肝木不过亢的生长,水土就要好,水是肾,土是脾胃。脾胃培育好的情况,树木长得会比较柔和,枝干比较粗壮,孩子身体的各种状况会比较好。如果脾胃没有调整过来,不仅身体,也会有情志问题。挑食怎么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纠正孩子的不良嗜好,零食不能多吃,现在零食一般都含有添加的成分,不要过多的食用。特别有老人的家庭,看孩子哭闹,心疼孩子就买零食喂,这个一定不可取。一定要给老人交待清楚,爸爸妈妈一定要坚持底线,不能随着老人的脾气,因为有添加剂的食品对孩子的脾胃有很大的伤害。同时,取悦孩子的食品一般都是以甜食为主,甜使肝产生逆,逆制脾胃,孩子的积食也跟这个有关系。有的孩子前一天晚上吃了半盒巧克力,第二天就不能正常排便,第三天就感冒,嗓子红疼。还有的家长怕孩子缺钙,就给孩子吃点《龙牡壮骨颗粒》,这是不对的,因为里面含有党参、黄芪、五味子,都是收敛的,虽然龙骨牡蛎可以达到平心镇肝的作用,但主要作用是滋补的。在孩子舌头厚腻的情况下,不要用《龙牡壮骨颗粒》。《龙牡壮骨颗粒》主要适用于气阴两伤,孩子活动活动就累了,舌头不厚腻,有时候少苔的情况。但这种少苔又和肾阴虚的少苔舌质不样,肾阴虚是红的舌质,有的舌尖还有红点,尖刺,火热症状。气阴两伤舌头是偏淡的,孩子一活动就出汗,乏力。辨阴阳一定要从直观来看,不难辨,但不能受教条影响。辨虚实的时候,如果看这个人长得五大三粗,面红耳赤,肯定就是实证的人;如果面黄肌瘦,走路缓慢,肯定是虚性体质。孩子的虚实更好辨,因为孩子比较单纯,不像大人复杂,看看舌苔就能判断虚实寒热,这也是治疗儿科比治疗成人较为容易的方面。但现在有的孩子病情也比较复杂,主要是因为误治,治疗起来也很复杂。有些大夫在临床上给孩子用了一些虎狼之药,比如用麻黄、桂枝、细心等治疗孩子的感冒,伤了孩子的正气,吃药不仅没把孩子的病调整过来,还伤了孩子的脾胃之气。我原来在临床上治一个孩子,是前一个大夫误治的。孩子就是咳嗽了半个月,吃了一个大夫的药,刚吃两副还可以,再吃越咳越重。为什么?孩子本身就火大,舌尖伸出来是红的,但是这个大夫给孩子用了麻黄、桂枝、半夏,这些燥的、伤阴的药。阴伤了,阳就动,咳逆,这些燥药调动肝气了,肝气犯肺,这时候必须滋阴以平肝,宣降肺气,肝气自然就缓和下去了。

所以说能把肝治好的中医是好中医,历代的名医也都是治肝的高手。孩子多动症主要的一个矛盾点就在肝上,围绕肝,五脏都可以产生一定的联系,肾阴虚、脾胃不足、心火亢盛。孩子不要看过于激烈的动画片,千万不要看恐怖片。因为孩子的神经系统没有发育完全,受到惊吓后会产生不良影响。

4、肺也要多注意.肺主要跟外感联系,孩子经常感冒、发烧,一是抵抗力不行,还要考虑综合因素。

肝是关键点,孩子的肺同样是关键点,感染性的疾病都是从肺吸入的,比如流脑、小儿麻痹症,都是从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外在呼吸道感染的现在有些相应的疫苗,小儿多动症也可能跟脑受到的伤害有关系,如果得过脑炎,就可能留下后遗症,需要家长们进行相应的日常防范措施。我不排斥给孩子打疫苗,疫苗能很好地给孩子筑起一道屏障。不要谈疫苗而色变,一类疫苗必须要打,现在疾病很复杂,如果不打,那么就会让孩子暴露在大环境中,保不齐会被感染。现在小儿麻痹症基本上绝迹了,是通过消化道感染引起的,以前一大批人都得了这个病,后来给孩子吃糖丸(现在可能有更好的疫苗),这个病基本上绝迹了,就是通过疫苗使其对孩子没有实质的影响。疫苗虽然是由病毒提取的,但它是温和的。

这些治疗方法中,脾胃调节是比较复杂的,因为需要辨证,不像肾精不足用《六味地黄丸》好理解。脾胃的问题有多种,饮食的原因、遏制、调节、纠正、补脾胃,各种原因比较多,主要原则是治肾不忘肝,治脾胃不忘肝。孩子心肝火旺,栀子清心和三黄片这些不能用,要考虑孩子脾胃的承受能力。孩子的火是少阳之火,不能硬泄,食疗方面可以熬点莲子粥,有些食积性的可以用些马蹄(也就是荸荠)和海蜇丝,两味煮起来可以消积导滞,这是清代王孟英的方法,可以清热,也可以治疗心肝。如果重了,建议就医。先看看在多动症方面有经验的中医,尽量不用西药。如果地方局限,没有好大夫,孩子多动严重了,适当服用些西药,西药一般是中枢抑制剂,属于强制的对抗疗法,和中医从根本性的调理不同。但谁对谁错,不过多探讨,一个针对病根,一个针对症状。

今天就谈这些,也有谈的不够的地方,今天主要是从中医的理论解释这些问题,让有这些困扰的家长有初步的判断,对于纠正方面和就医方面能产生一定积极的作用,这是我愿意看到的。今天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此文章内容整理于“坤鹤洲中医妈妈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博
白颠病症状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