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有位家长分享自己给孩子“扎手指针”的经历。 先说说孩子的身体状况,有经验的家长一听就知道孩子体虚,脾胃受损、运化功能弱: “孩子之前喂养不当、长期积食生病、生长发育严重落后,消食导滞药吃了无效。” 接着她又说了自己老家的“扎手指针”调理方法: “拿针给孩子刺四缝,挤出来黄色的血水。两三天扎一次,连续接连一段时间,孩子的消化状况有所改善。” 一石激起千层浪,家长们对此开始激烈讨论: “看着太疼了!我不忍心给孩子这么做。” “真的有效吗?每天扎多少次?” “孩子厌食,根源是脾胃问题。还是用攻补兼施稳妥,医院看看吧。” 这种“扎四缝”,真的如传言所说,可以调理孩子长期体虚积食、甚至偏疳积的身体状况吗? 1 什么是疳积?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疳积。 疳症,又称疳积,简称为“疳”,是由于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影响,导致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而形成的一种慢性疾病。 其实,疳积在一定程度上,就相当于西医的营养不良。 而疳症按照严重程度,又分为疳气、疳积和干疳三种。 ?疳气 疳气是长期积滞、疏于调理后的进一步发展。 这段时期,孩子开始出现消瘦、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大便干稀不调、精神不振,爱发脾气等症状。 ?疳积 孩子出现形体消瘦、面黄发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大便不正常等症状。 严重者还会头大颈细、肚大青筋显露,常伴有脾气不好、睡眠不好、出汗多、抵抗力弱、免疫力差等问题。 ?干疳 孩子极度消瘦、皮包骨,看起来像小老头,皮肤干枯有皱纹,精神萎靡,啼哭无力、无泪,有的甚至可见肢体浮肿。 一旦发现孩子有这些症状,必须马上就医治疗,不能耽搁。 2 手指针扎 真的可以治疗疳积吗? 了解了疳积是什么,我们就重新回到开头的问题,手指扎针,真的能调治疳积吗? 中医传统中,这种手法被称为“扎四缝”,又称挑积疗法,是一种刺破穴位或浅表血络,放出少量血液的治疗方法,是儿科常用的,治疗疳积方法之一。 当孩子长时间出现食欲不振、免疫力下降、反复咳嗽、消化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时,就可以刺激四缝穴,起到调和脾胃,激发消化功能的辅助作用。 图片来源:网络 但是,我不建议家长自行给孩子扎四缝。 扎四缝虽然有辅助效果,医院或者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这是因为: ①需要专业医生判断孩子的身体状况,以及是否适合扎四缝。 ②扎四缝只是辅助疗法。如果孩子有疳积,证明脾胃已经非常虚弱了,需要医生对证开出有针对性的综合调治方案。 ③家长不及医生专业,扎四缝时,认穴、刺穴等有考究,此外还要考虑安全卫生、孩子是否能接受等问题。 3 除了看似“血腥”的扎手指 还有哪些方法调理疳积? 既然在家扎四缝不可行,那应该如何调理疳积呢? 俗话说:“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孩子疳积主要的原因还是长期喂养不当引起的。 所以调理孩子疳积的第一步,就是要调整饮食,及时消食导滞: 在饮食上,七分饱、按需喂养是关键。 此外,孩子此刻的脾胃已经非常虚弱,食物要煮得更软烂、少渣、清淡少油腻、更好消化。 有积食的情况下,有时用功效偏温和的消积汤方可能效果没那么明显,必要情况下,可以给孩子攻补兼施,比如配合素食,服用三星汤+白术佛手汤等。 必要时,要在医生指导下用消食导滞的药物对证消积。 在此期间,还可以给孩子煮一些助消化的食疗,比如谷芽小麦粥: 许尤佳育儿堂·食疗方 谷芽小米粥 材料:谷芽30g,山楂5g,枳实5g,小米50g。 做法:谷芽、山楂、枳实洗净,放入纱袋中,扎紧口袋。小米洗干净,与药袋一同放入锅中,加水mL。煮沸后文火煮20分钟,取出药袋,继续煮至小米软烂即成。分次服用。 功效:消食导滞,健脾开胃。常用于不饥食少、脾胃虚弱。 适用年龄:3岁以上对证、少量多次分服。蚕豆病可服。 当孩子的消化正常后,可以给孩子吃一些健脾益气,调理体质的食疗方: 许尤佳育儿堂·食疗方 小儿健脾八珍汤 材料:太子参5g,白术8g,白茯苓10g,当归5g,川芎3g,白芍药5g,熟地黄8g,甘草3g。 做法:将食材放入锅内,加入mL水,大水煮开后转文火,煎取~mL,分次服用。一周1~2次。 功效:调和脾胃,益气补血。 适用年龄:3岁以上对证、少量多次分服。蚕豆病可服。 所幸的是,孩子疳积、严重干疳情况都是少数。 绝大多数孩子,都是因为先天脾常不足的原因,导致脾胃功能偏虚弱。 只要家长给孩子做好科学喂养、顾护好消化、合理健脾,孩子的身体状况就不会很差。 随着孩子一天天茁壮长大,五脏六腑发育完全,孩子的体质也会越来越趋于成年人,也就不再像之前那样容易积食、容易生病了。 顾护消化,让孩子不积食、消化好?? 新三星汤,买四送一?? 温馨提示 有任何问题,或想进入家长群交流,都可以加小助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