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抽动症孩子有很多不被人理解的“怪动作”。 比如挤眼睛、努鼻子、耸肩、摇头、扮鬼脸等,严重的甚至还会在抽动的同时伴有暴发性发声和秽语...... 有不少抽动症孩子,还会因此受到同学的耻笑,这让他们感到严重的不适,甚至是自卑。 而13岁的小路,承受的可不仅仅只有这些... “我叫你不要做这些动作,听见没,听见没?” 这句话,小路在家已经司空见惯了,每当自己控制不住摇头耸肩的时候,父母第一反应就是打骂他。 而在学校,小路也会因为这些受到同学们的嘲笑,有时老师还会批评他,怪他扰乱课堂纪律。 周围的一切让小路感到十分压抑,明明自己无法控制,又不是我的错,为什么要这么对我! ▲图源摄图网 直到有一天,小路实在是受不了了,冲父母生气的说道: 你们有没有想过,我是生病了才会这样的,我根本控制不住!谁没事会这样啊? 听到孩子的抱怨,小路的父母感到十分的惊讶,因为他们从未想过小路是因为生病才这样的,自始自终都以为这只是他的坏毛病。 小路父母思考了很久,医院检查一下。 ▲鲜涛主任正在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 最后,鲜涛主任在经过一系列的检查评估后,诊断小路为 ▲图源摄图网其实有很多家长和小路父母一样,对抽动症孩子的“怪动作”无法理解、包容。 但是,作为父母应当知道父母的关爱与理解对抽动症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轻抽动的发作。 而且,孩子所表现的抽动症状是病理情况,并非孩子品质问题或坏习惯,家长不要认为是孩子故意捣乱,进而责骂甚至殴打。 孩子对症状是没有控制能力的。责骂或殴打反而只会加重孩子的精神负担,可能会使病情加重或反复,还将造成父母之间、父母和小孩之间的矛盾。▲图源摄图网 所以,家庭环境对抽动症的影响不容忽视。 父母平时要多注意增加亲子接触、交流与沟通,稳定患儿的情绪。 孩子犯错时,不要辱骂、殴打或大声吵闹,要耐心开导、耐心说服、以使孩子的情绪平稳顺从。 同时还要与学校老师取得联系,让老师多给以正面引导,让同学们多给予帮助,其目的在于不要让同学或周围人对孩子有歧视。 让孩子觉得到处都是温馨和安全的环境,从而消除自卑心理,降低心理防御水平,有利于缓解抽动症状。 ▲图源摄图网所以,面对抽动症,大熊医生希望家长们能够用平常心看待,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坚持正确治疗,这些都是治愈的根本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