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频繁地眨眼、耸肩、摇头、清嗓子、说脏话等。 但是临床上发现,抽动症往往会伴随各种心理行为障碍,比如注意力缺陷。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和生长发育,给患儿家庭造成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近年来,抽动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很多家长还是习惯性地找西药治疗 但是,根据研究表明西药治疗局限性比较多,仅能减少25%到50%的抽动症状,同时伴有各种副作用,容易反复、服药时间长,治愈率低等弊端 那么有没有一种方式,既能有效控制抽动症状,又能从根本预防控制,且不伤害孩子身体的呢? 当然有,那就是我们的中医中药 在儿科工作40多年,我亲眼见证了抽动症孩子越来越多的情况引起了重视。 这些年来,通过发挥中医药治病求本,灵活辨证的优势,根据每个患儿的发病特点和症状变化,进行辨证论治,取得不错的效果。 下面举出三则抽动症的案例,让大家感受一下,中医是如何治疗抽动症的 医案1 患儿李、8岁。频繁嘴角抽动3个月 刻下:患儿嘴角肌肉抽动、坐卧不安、面色萎黄、食欲不佳,睡眠差,大便不成形 舌苔淡、苔白微腻 辨证:脾虚肝旺 治疗原则:扶土抑木,熄风安神 开方: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姜半夏、白芍、全蝎、僵蚕、钩藤、石决明等、菊花14剂 二诊患儿嘴角抽动减少,大便好转、食欲一般 守上方,加炒麦芽、益智仁 三诊时, 患儿抽动明显减轻、上课注意力有好转,家长说老师有表扬。食欲也增加,睡觉改善不明显。加浮小麦 四诊时,嘴角抽动基本消失。睡觉、食欲二便基本正常、注意力好转 继续巩固治疗1月,短信回访家长告知患儿情况稳定 医案2 患儿汤某某11岁,眨眼、摇头、腹部抽动、发怪声1年 刻下:面部、腹部抽动、时而发出怪叫。形体偏瘦、食欲一般,大便偏干,晚上容易醒 舌红,苔少 辨证:阴虚风动 治疗思路:滋阴潜阳,平肝熄风 开方:生地黄、麦冬、牡蛎、白芍、龟板、火麻仁、蝉衣、陈皮、茯苓、天麻、炒麦芽、僵蚕等 二诊喉咙怪声减少,面部抽动改善不明显,大便干结好转 上方加菊花等,三诊面部和腹部抽动次数减少,晚上睡眠好转,醒的次数减少,大便正常 调方继续调理3个月,期间病情稳定,改为两天一剂。后电话随访未再发作 医案3 患儿张某某,8岁,不自主甩手1年,摇头、清嗓子一年 刻下:抽动频率高,脾气大,做梦多,感觉喉咙有痰、消化不好 舌红,苔腻 辨证:湿热内阻、引动肝风 思路:平肝泻火、清热化痰 开方:黄连、陈皮、茯苓、姜半夏、甘草、枳实、竹茹、僵蚕、郁金、钩藤等 二诊,患儿感觉甩手频率略有减少 上方加石菖蒲、厚朴等进行调整21剂 三诊,患儿甩手情况、感觉有痰明显好转,晚上睡觉依然觉得梦多 调方继续。断断续续调理半年,患儿睡眠、容易烦躁脾气大、消化等问题基本消失,抽动未复发。 通过这3个抽动症案例可以发现,抽动症的病机多样,治疗时间长短不一,治疗方法各不相同。但是核心就是中医的个体化治疗、整体观,辨证论治。 中医中药加上家长的配合,抽动症并不不可怕,也没有很难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