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磁刺激治疗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影响神经系统的可塑性 这种可塑性包括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可塑性。 结构方面包括皮质功能区的改变、细胞结构的改变等; 功能方面的可塑性宏观表现为学习、记忆、行为、信仰和精神活动等与时俱进的变化,微观上涉及神经网络连接的动态变化,突触连接强度、传递效能的变化(分子层面:神经递质、受体功能的改变;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数量的改变),神经兴奋性的改变,血流量和新陈代谢的改变。 也就是说经颅磁治疗主要是通过影响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改善异常的神经功能从而使得机体得到康复。 第二:神经功能的调控 TMS不仅是一种刺激技术,而且还是一种大脑神经功能的调控技术,rTMS不仅有在线的调控功能,而且有明显的离线调控功能,刺激停止后,由刺激引起的变化,包括生化反应、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改变有后续作用。 TMS不仅有局部皮质的刺激作用,而且通过刺激区域的神经网络连接有远程作用,除了刺激运动皮质可以引发远端手足肌肉抽动以外,大脑皮质与深部核团有广泛双向联系,刺激不同皮质区域还可以兴奋大脑深部的神经核团,引起神经递质、激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血流量的变化,以及大脑基础活动频率、共振频率的变化,通过多种机制调制大脑功能。 多动症ADHD 1.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 ADHD儿童前额叶体积明显减小,并且额叶皮质厚度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减小。 大脑体积的减小主要集中于右侧大脑半球(右侧大脑半球决定了一个人的决策,抑制的控制和选择性的注意)。 右侧额叶皮质功能出现障碍。 ADHD患者全脑代谢明显减弱,其中以前额叶代谢减弱最为明显。顶叶自体感觉控制区域存在血流过度灌注,这可能与ADHD儿童的觉醒过度相关。颞中回血流灌注减少,但枕颞区存在过度灌注,这可能与ADHD儿童更多地依赖视觉处理有关。 2.神经生化: 研究者普遍认为ADHD是中枢神经系统这三种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以及5-羟色胺)失衡或失调的结果。 ADHD患者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以及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功能不足,导致兴奋系统在脑内占有优势地位,从而使脑的抑制功能减弱,造成ADHD患者对外来的各种刺激不加选择作出反应,引起注意力不集中以及过多的活动和冲动行为。 3.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 母孕期及围生期的并发症会导致脑发育异常,更易罹患ADHD。 4.家庭心理因素及 其他有机污染物以及铅的暴露 在治疗方面的应用,一项随机、伪刺激对照的交叉研究中,对多名15-20岁ADHD患者进行rTMS刺激,部位为右侧前额叶皮质,频率为10Hz(%运动阈值),每次个脉冲,每周5次,共2周。 研究表明:rTMS治疗少儿及青年人的ADHD是安全且有一定效果的。 在另一项探索rTMS治疗ADHD的效果及安全性的研究中,对32例6周岁~17周岁ADHD患者进行rTMS刺激,将患者分为rTMS治疗组、rTMS联合盐酸托莫西汀治疗组、盐酸托莫西汀治疗组,治疗参数为10Hz,60%MT,刺激右侧背外侧前额叶,间隔40s,每次30min,每次刺激脉冲数为个,每周5次,持续8周。 研究表明:盐酸托莫西汀、重复经颅磁刺激、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盐酸托莫西汀在改善儿童及青少年ADHD患者的认知功能方面均有显著疗效。 参考文献 1.张丽华,郄淑燕.经颅磁刺激在儿童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中国康复医学杂志,年,第30卷,第7期. 2.王利智.重复经颅磁刺激和盐酸托莫西汀以及两者联合治疗儿童ADHD认知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中国医科大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