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零食店,孩子会眨巴眨巴大眼睛,撒娇着要买零食吃;跟小伙伴吵架了,小宝贝爱撅着小嘴以示不满;家长问问题时,宝宝偶尔会分神、耸耸肩……日常生活中,孩子有着许多可爱的小动作。不过,这些讨人喜欢的小习惯有可能是疾病造成的! 专家表示,许多孩子的“卖萌”动作,极有可能是小儿抽动症的预警信号。如果发现小宝贝有频繁地眨眼、噘嘴、努鼻、摇头、耸肩、清嗓声等习惯,医院做检查。若真是小儿抽动症,处理不慎或拖延治疗,会给患儿带来心理影响。 多发于4岁-12岁“小儿抽动症多见于4岁-12岁的儿童。”医院王玉珍专家介绍,这是一种很容易被忽视、误诊的疾病。例如发现孩子爱眨眼睛,家长一般会带他/她去眼科治疗;孩子总是反复清嗓声、干咳,通常会采用消炎药、雾化等治疗方式。但如果病因是小儿抽动症,这些治疗方式都不会见效。 常见的症状有频繁地眨眼、噘嘴、努鼻、摇头、耸肩、清嗓声、喉鸣音、深呼吸、挺胸、弯腰、旋转躯体等。部分患儿还可产生模仿语言、模仿动作、模仿表情等行为。由于这些症状与孩子的一些常见小动作类似,很容易被忽略。 “小儿抽动症患儿的病情常有波动性,时轻时重,有时可自行缓解一段时间。”王玉珍专家说,患儿在紧张、焦虑、疲劳、睡眠不足时可加重,精神放松时减轻,睡眠后完全消失。 小儿抽动症会不会影响智力呢?王玉珍专家表示:小儿抽动症患儿智力一般正常。不过,部分患儿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情绪障碍等心理问题。因此,一旦出现症状,一定要及时治疗。 可带来心理影响“小儿抽动症大部分可经治疗而愈或自愈,家长们不必过分担忧。但顽固者可延数年,甚至延续到成人。”王玉珍专家说,目前小儿抽动症的病因还不完全明确,考虑与遗传、体质、情绪或感染因素有关。 要注意的是,抽动症可能给患儿带来心理上的影响,如因“怪动作”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不健康的心理。广大家长在留意小儿抽动症的同时,也要留心孩子的心理状态。王玉珍专家表示,应及时发现小儿抽动症,医院专科诊治,进行药物及家庭治疗极为重要。 抽动症儿童的护理1、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了解自己的病是可以治好的,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的治疗。 2、兴趣爱好避免孩子有高强度运动或玩耍,多培养画画、看书等柔和的兴趣爱好。在治疗期间,一定要注意颈椎的保护,要求佩戴颈套,要避免跳、跑等头部震动比较大的动作,尽量避免扭头转颈等动作,比如游泳、跑步、打球等。严禁做倒立、前滚翻、后滚翻等运动。 3、避免情绪波动平时少看电视,不玩游戏机,不看恐怖影视剧。和同学和善相处,不打架斗殴。避免患儿生气,惊吓,精神紧张、过度兴奋,过度疲劳。 4、饮食方面尽量不宜喝含咖啡类及碳酸的饮料,以避免过于兴奋;尽量不食油炸食品,辛辣食品及冰冻食品;少食海鲜发物如虾、螃蟹及羊肉、狗肉等。 5、预防感冒。早睡早起,锻炼身体,少到公共场所,及时增减衣服等。 医院介绍: 医院(天津市河西区精神卫生中心)坐落于天津市河西区郁江道71号,处于友谊南路与郁江道交口位置),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建筑面积多平方米,院区的绿化景观宽阔明亮。医院作为河西区政府授牌“河西区精神卫生中心”、医保定点单位,在精神疾病诊疗、科研中不断创新,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人性化服务。医院诊疗范围囊括全国各地的精神疾病患者,收治各类精神疾病达30种。对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焦虑症、强迫症、失眠症和各类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以及在各类遗传性、难治性、儿童性、老年性等精神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的诊断治疗经验。我院始终秉承“永恒博爱、医德共济、服务大众”的院训,为向广大患者奉献更加贴心的服务,医院推出全年无假日、午间不停诊的服务,坚持用仁心仁术、温馨服务帮助患者,为解除精神病人的痛苦而不懈地努力,真正成为广大患者的健康家园。多年来,医院领导班子始终坚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医院实力,为保证医疗质量、保证诊断和治疗效果等方面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医院核心医院两个着力点上,医院制度建设与质量管理、发展特色学科,努力创新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临床疑难急症患者治疗、精神残疾职业康复、精神医学基础研究与心理咨询等特色,用务实进取的精神为人民的精神健康保驾护航! 荣誉资质:医院河西区精神卫生中心河西区社区精神康复基地国家“项目“指定单位 科研疗法:Axon-递质靶向复原体系 专业擅长:失眠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强迫症、心理咨询、厌食症、恐惧症、神经衰弱以及各种精神心理障碍 --- 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