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荨麻疹医院 http://health.zgny.com.cn/b/b6/m/13047.html 近来门诊接诊了几个抽动症的孩子,表现为频繁眨眼,嘴动,扮怪相等,家长感觉很困惑,孩子会吃,会睡,睡眠中也没看见这些小动作,白天这些症状频繁出现,越说他,孩子发作越多,不知道孩子到底是怎么啦?到医院来医师说是抽动症,这个病是怎么得的呀,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抽动症这件事。 01 什么是抽动症? 抽动症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抽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可伴多种共患病,如多动症、强迫症、学习障碍等,部分患儿表现为难治性抽动症。其发病年龄为2~21岁,以5~10岁最多见,10~12岁最严重;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3~5):1。 02 抽动症的病因? 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不清楚,可能与遗传、感染、免疫、社会心理等因素有关。 ★抽动症具有明显的家族易感性,研究发现,35%的抽动症患者的一级亲属有抽动; ★孕期精神受刺激、情绪不稳定、营养不良也会影响胎儿大脑发育; ★微量元素如铅、锌、铁等异常可能与抽动症的发病有关;★孩子有过敏会加重抽动症的发生; ★家庭环境关系不和睦、家长期望值过高、过重的学习负担,家长简单粗暴的养育方式可诱发抽动症;★20%~25%的抽动障碍发病与感染后自身免疫损害有关,其中约10%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抽动症发病可能涉及多个神经系统和不同神经递质,当这些神经网络中某个或某些环节出现障碍,致神经递质平衡发生紊乱,从而出现神经功能障碍。 03 抽动症的表现有哪些? 抽动症分为运动抽动和发声性抽动运动性抽动:头面部、颈、肩、躯干及四肢肌肉不自主、突发、快速收缩运动、如眨眼、努嘴、口角抽动,耸肩、甩头、踢腿、跳跃、身体旋转等。发声性抽动:口鼻、咽喉及呼吸肌群的收缩,通过鼻、口腔和咽喉的气流而发声,如简单的声音症状(短暂、无意义的声音,如咳嗽、清嗓子、嗅、吹、口哨、模仿动物的声音或鸟叫);复杂的声音症状(秽语、模仿言语、重复言语等)。 先兆症状(前驱症状):40%~55%的患儿于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之前有身体局部不适感,称为感觉抽动,年长儿尤为多见,包括压迫感,痒感、痛感、热感、冷感或其他异样感觉。 04 抽动症有哪些特点? 抽动表现为一种不自主、无目的、快速、刻板的肌肉收缩,抽动通常从面部开始,逐渐发展到头、颈、肩部肌肉,而后波及躯干及上、下肢;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或者出现新的抽动形式;症状时好时坏,可暂时或长期自然缓解,也可因某些诱因而加重或减轻;与其他运动障碍不同,抽动是在运动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发生,非持久性存在,且症状可短暂自我控制。 常见加重抽动的因素包括紧张、焦虑、生气、惊吓、兴奋、疲劳、感染、被人提醒等。 常见减轻抽动的因素包括注意力集中、放松、情绪稳定等。 05 抽动症的共患病有哪些? 约半数患儿共患1种或多种行为障碍,被称为共患病,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困难,强迫障碍、睡眠障碍、情绪障碍等,共患病增加了疾病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影响患儿学习、社会适应能力、个性及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给治疗和管理增添诸多困难。 06 抽动症要做哪些检查? 抽动症的诊断主要依据患儿抽动症状及相关共患精神行为表现进行诊断。辅助检查包括脑电图、神经影像、心理测验及抽血检查,目的在于评估共患病及排除其他疾病。脑电图检查主要有助于鉴别癫痫发作;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等神经影像学检查主要在于排除基底核等部位有无器质性病变,心理测验有助于判别共患病。评估抽动严重程度可采用耶鲁量表等进行量化评定。 07 孩子得了抽动障碍,家长该如何去做? ★家长首先要淡定,家长要正确认识抽动症的原因,并非孩子调皮捣蛋、故意为之,而是一种疾病,要关心和理解孩子,不要指责、冷淡、责骂或者过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