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告诉我,他家的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不能集中注意力,很难静下心来做一件事情,正是如此,孩子学习成绩也非常不好。为了这个事情,他们全家人都非常无奈,也很是苦恼。 对于这个问题,我做了自己的分析,供给位家长参考。我认为不是所有抽动症孩子都存在注意力缺陷,但绝对有一定比例的孩子,其注意力是有问题的。这个与孩子得抽动症的背后原因有关系。在《改变的三部曲之一:父母与抽动症儿童间的知彼知己和关爱》做过详细说明。所以,抽动症孩子是否有注意力缺陷要因家庭而分析,因孩子自身而分析,还因家长对待抽动症的方式有关系。具体原因如下: 习惯于打扰孩子,导致孩子注意力无法集中。在生活中,有些父母不够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凡事总是想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殊不知,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成长过程和自己的想法。如果家长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喜好去管教孩子,就很容易出现爱唠叨,总会把一些琐碎的事情给孩子说来说去,希望孩子听自己的。这样孩子在做一个事情的时候总是会受到父母的打扰,长久如此,孩子就不容易在做事、学习上保持较好的注意力。说直白一些,就是父母的经常打断、打扰让孩子出现了注意力缺陷。 父母的焦虑和担心,让孩子形成在乎别人看法的习惯。有些父母具有焦虑性格和特征,孩子做什么事情,总是会往坏里去想,担心孩子出现各种问题。在生活中,为了让自己安心,这样的父母会经常嘱咐孩子,比如孩子要自己出去玩,就怕孩子会摔跟头,会不断的叮嘱孩子各种小心,如果孩子不听自己的就非常生气,甚至教训孩子。这不能说不对,毕竟孩子的安全是第一,但过于担心和焦虑就不正常了。当然,在其它事情上,这种性格也会促使他们对孩子提出各种要求,最终孩子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个事情中。孩子自己在做事情的时候,会经常考虑,“自己会不做错?这么做会不会惹妈妈(爸爸)生气?等类似的问题”。如此孩子就不能集中精力投入到一个事情上,相反,他们会有所顾虑,放不开手脚。自然而言,长此以往,孩子的注意力不会太集中。 受自身抽动症状的干扰,孩子自身无法集中注意力。当孩子发生抽动时,他们自身肯定是不舒服的。敏感的孩子一定能够感觉到自己的不正常。即使父母不提醒孩子,孩子自己也可能会感到不舒适而想去消除或控制自己的抽动症状。更何况有些家长根本不了解情况,不断的提醒孩子不要去眨眼睛、不要去低头等,这时孩子更会把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抽动症状上。事实上,抽动不是短暂的异常,短期内很难消除,也不是说控制就能控制住的。正因为无法控制,我们越强调、越在意,往往越无法控制或减缓抽动,即使能够有所控制,身体无法抽动,只会让孩子更加难受和不自在。那么,在不舒适的情况下,孩子不可能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状态。 抽动障碍让孩子怕别人看出或看低自己,出现注意力分散。这种情况多见于成人抽动症,或者孩子年龄较大且有了自己的虚荣心和荣辱观后。由于自己的抽动,很多抽动症孩子非常难过,感觉到自己不是一个正常的孩子,进而出现了自卑的心理。他们非常担心或害怕其他人另类的眼光和嘲笑的语气,他们更加渴望自己能像正常人那样生活。但是,他们却很难控制住自己的抽动。正因如此,当他们在社会从事一项正常的工作时,他们很难集中于自己所做的事情上,反而特别在乎别人的眼光,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 我之前说过,抽动症并不是严重的疾病,有大量的孩子自己就完全自愈了,只要正确应对,就是没有真正走向康复的孩子,他们长大后的生活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相反,很多偶尔有抽动的人,一样取得了相应的成就。但是,如果大家处理不好,或者不能正确对待它,容易引发一些其它的心理疾病,进而影响自己的人生。所以,注意力不集中不仅有原发性的,有些也是由抽动症的处理不当引起的。这是需要引起各位家长注意的,具体的应对策略如下: 给孩子一个整洁、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为了避免家人给孩子带去太多的打扰,如果有条件,尽量给孩子安排一个独立的空间,并且把独立的空间收拾的整洁、舒适,让孩子在其中玩耍、看书和学习。如果孩子在独立玩一个游戏的时候,父母尽量不要去干预孩子玩耍的过程;如果有事情等孩子玩完之后,再去找孩子。当然,孩子看书、学习的情况也是一样。如果家长没有特殊的事情,尽量不要去打扰孩子,不要动不动就惹着小朋友玩,也不要有事没事就喊喊孩子。家长最好专注于做好自己的事情,孩子需要你的陪伴的时候,要根据孩子的意愿与其互动,如果孩子不愿意与你讲话,就不要说太多。慢慢孩子就会养成沉浸在世界的习惯,自身的注意力慢慢也会集中起来。 保持正确心态,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孩子终归要独立面对自己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是父母的必备功课。为此,作为父母不需要为孩子过于焦虑,不必过于担心孩子的一切。其实,当你慢慢学着放手后,你会发现自己的孩子比你想象的要能干。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不可能丧失自己的主体意识而听从于父母的各种安排。要相信,儿孙自有儿孙福,胡乱担心孩子是没有用处的,也是没有好处的。当你宽容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的孩子也会学着宽容,他们也不会再去过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