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文章标题,不知道有没有家长猜到“它”指的是什么?其实,“它”并没有唯一答案,但我今天要跟大家说的“它”是积食内热。 积食内热,是我认为在当今社会里,最普遍的引起孩子便秘、感冒、咳嗽、发烧、甚至鼻炎、腺样体肥大等问题的根源。 积食内热,如何让孩子生病? ?便秘:是积食内热孩子最常见的表现之一。由于郁热蕴结于胃肠,导致肠道燥热内结,大便干硬,从而出现便秘。 ?外感:俗话说:“内无热,外无感”。体内有积热,热气熏蒸于体表,会导致腠理不固,汗孔开放。这时孩子稍一吹风受寒,外邪很容易侵袭入体内。 ?发烧:由于体内本来就有郁热,所以孩子一旦外感发烧,体温往往一下就烧起来了,容易高热,退热也相对比较困难。 ?咳嗽: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积食损伤脾胃,水湿无以运化生成痰浊,上贮存于肺;或积食日久,郁而化热,炼液为痰,上犯于肺,都可导致咳嗽。 ?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肿大:鼻炎并非都因虚寒,有不少孩子的鼻炎是热证。如果孩子鼻炎不是流清鼻涕,而是黄鼻涕或者黄白相间的鼻涕,那么通常是因为体内有热。这样的孩子,由于胃热向上熏蒸,还常常会产生鼻窦炎、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肿大的问题。 ?瘦小: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小儿疳证和积食有密切关联。积食后,脾胃运化不利,气血生化乏源,四肢百骸无法获取足够营养,身体只能消耗自身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消耗供给,时间久了身体消瘦,形成疳证。 最为关键的是,积食伤脾胃。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壮实,四肢安宁;脾胃虚弱,百病蜂起。如果任由其发展,孩子的“毛病”就会越来越多。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积热? 除了上面列出的几大问题之外,如果孩子有下面这些表现,也要警惕积热内蕴,家长要细心观察,赶紧干预。 ?面色:口唇红、脸颊红; ?口气:口臭,哈气比较热; ?舌头:舌红,舌苔白厚或黄厚; ?脾气:急躁好动,爱发脾气; ?食欲:比较亢进,能吃,易口渴,喜喝冷饮; ?体温:虽没发烧,但摸起来比较热,尤其是手心、脚心、腹部; ?二便: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臭秽,便秘; ?睡眠:睡觉不踏实,喜欢翻来覆去或者趴睡、踢被子、爱出汗、磨牙、说梦话等 此外,如果孩子平时经常上火、口舌生疮、嗓子红肿痛、颌下或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等,那么也很可能是积热内伏引起的小毛病。 调理积食内热,以消食化积、清热通腑为主。 可以适当用莱菔子、山楂、麦芽、谷芽、鸡内金等煲水喝,或者在医生指导下用大山楂丸、保和丸、小儿七星茶颗粒等中成药帮助消食。 青果山楂汤 材料:白萝卜1/4个,炒山楂5克,炒谷芽5克,青橄榄3个(拍裂),瘦肉50克,蜜枣1枚。 做法:所有食材洗净,白萝卜切成小块,蜜枣去核;锅中加适量清水,放入所有食材,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煎煮半小时即可。 “若要小儿安,常须三分饥和寒。”日常做到饮食有节,不要总是哄喂孩子吃得过饱,不要顿顿都让孩子大鱼大肉吃不停。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少积食,更健康。 我是首都儿医院中医科董朝主任,专攻小儿鼻炎、脾胃虚弱、腺样体肥大、抽动症、多动症,若孩子有: 1、不爱吃饭 2、便秘或腹泻 3、体质差,容易感冒 4、个子比同龄人瘦小 5、体内湿气大,痰湿重 6、咳嗽缠绵不愈 7、脾气大,性格容易改变 8、稍一运动就出汗,夜里盗汗 9、爱流口水、睡觉露睛 10、面黄肌瘦,四肢无力 ———————————— 进入粉丝群,评论区打对应数字,我会根据孩子具体情况具体辨证分析。 #暮春谷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