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0/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病机之本在于脏腑失调、脾虚肝亢,本质上源于中焦功能紊乱,单纯抑制症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01:11临床看过很多抽动的孩子,均和不良饮食习惯有关,后天喂养不当或饮食不节,首先受损的是脾胃机能。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运化失常,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与传输受阻,造成肝血不足,筋脉失养,风痰内扰,由此引发头面部甚至四肢的抽动,如眨眼、皱眉、耸鼻、咧嘴、摇头等等。 门诊案例: 男,6岁,不自主抽动3年。 妈妈说孩子是在一次感冒后出现眨眼、耸肩、手指抖动等症,当时没有重视。 两个月后症状加重,医院就诊,均确诊为抽动症,先后口服西药、中药治疗,疗效欠佳,现慕名来诊。 刻诊:眨眼频繁,抖肩、咽部不自主发声,偶有鼓肚,纳差,睡眠不佳、脾气大,面色萎黄,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辨证:脾虚,风痰内扰 治以健脾化湿,息风通络,开方回去用。 结果怎样呢? 2周后复诊,眨眼、发声明显减轻,原方稍作调整,继续服用。 之后按时线上复诊,随证加减,3个月后孩子恢复正常,诸症消失。 接着减药以调理为主,巩固1个月后停药,随访至今未发。 这里有什么道理呢? 脾主运化水湿,是维护水液代谢的主要脏器。 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如饮食过量、玩电子产品过多、学习压力大等,加剧了上、中、下三焦与脾胃功能的关联性失调。 许多抽动患儿普遍存在中焦功能障碍,湿邪阻滞中焦,致使脾胃运作失常,水湿停留,进一步积聚成痰。 痰浊蒙蔽清窍,神明失主,则发生不自主动作及不自主秽语; 痰湿阻络,筋脉痹滞,则发生肢体、肌肉抽动不停。此乃湿阻中焦,脾虚生风的典型表现。 患儿常伴有疲乏无力、头部沉重、食欲减退、口中淡而无味等不适。舌苔厚腻、舌体肿大、脉象滑濡等体征,提示健脾化湿、疏利三焦气机、熄风通络为适宜的治疗策略。 通过调畅中焦,恢复水谷精微的正常运化,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抽动症状。 对于此类患儿,中焦常因湿阻而致气机不畅,脾运失健,如若痰湿与火热相合,形成痰火,上扰心神、头面,表现为抽动症状加重,伴有口干、口苦、面红、烦躁等热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