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小儿推拿护理

时间:2017-1-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昨天金钥匙幼儿园医院中医儿科的程红云主任为家长们讲解儿科推拿保健知识,程主任就秋冬季节常见疾病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保健建议。

程红云主任表示小儿肺脾肾常不足,心肝常不足,小孩发烧感冒容易生病是正常现象,本次讲座主要从症状,用药误区,推拿保健等方面讲解了感冒,发烧,咳嗽,小儿抽动症,多动症等常见疾病。

一、感冒

感冒从西医角度看一般为病毒感染。中医来看为邪气入侵导致。

用药误区:

A.安康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主要成为为扑尔敏,普尔西痛和西药抗病毒成分,抗病毒药疗效不确定,普尔西痛有退热作用,会伤精液,伤正气。反而伤孩子身体。尽量不要给孩子用。

B.清开灵:清热解毒的药,内热的,感冒为表热,不起作用。反而伤脾胃的,不要给孩子用。

C.消炎药:红霉素,阿莫西林,头孢类的等消炎药,消炎药是杀细菌的,只对细菌感染起作用。而感冒百分之九十九为病毒感染。长期使用会使体内产生耐药性。抗生素用药原则:如果查血象表示为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一定要足量按疗程按时间使用,不要少吃或者多次,少吃没有效果还容易产生抗药性。

感冒护理:感冒初期一般前一两天为风寒,但很快就会转成风热的,所以姜汤只能在初期喝一两次。感冒要多喝水多休息,清淡饮食,不能油腻。不要使劲活动谨防心肌炎,一般七天可自愈。抵抗力差的孩子可以服用一点中成药。

推拿保健,风寒风热都适用:

感冒打喷嚏流清鼻涕:揉迎香穴3-5分钟

清肺经3-5分钟,左手无名指,离心方向,每分钟-次。

捏脊,尾椎往上到大椎穴,3-5分钟

二、发热

大部分还是病毒感染,一般孩子发烧三天以内,精神状态好,多喝水,饮食清淡孩子有自愈倾向。孩子出现下列症状要及时就诊:

发烧咳嗽,精神差,有可能为喉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

发烧伴有头痛,有脑炎可能

发烧39度左右一直不退,有扁桃体可能

发烧超过39度要使用退烧药,39度以内不用。可以口服泰诺林等,不建议肛门用药,容易超量。退烧药一天不能超过4次。

发烧也是要多喝水饮食清淡

推拿退烧手法:

提捏大椎,提起放下,有点疼,50-次,出汗后烧退,捏完大椎可再捏脊。

三、咳嗽

急性咳嗽,咳嗽少于一个月,感冒,咽炎,鼻炎,肺炎,支气管炎都可能引起咳嗽。咳嗽频繁就诊。不要在咳嗽早期使用镇咳的药。会影响病情判断,也导致孩子痰排不出来。

慢性咳嗽,主要原因为过敏,比如空气污染,动物毛发,新装修房屋或新家具,饮食食物过敏等。护理:切断过敏源,过敏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使用最好不要超过一个月。中医调理,推拿保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艾灸保健。

推拿保健手法:

A.清肺经5-10分钟

B.顺时针揉膻中穴,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3-5分钟

C.痰多再揉天突穴1-2分钟

D.揉肺俞穴,肺俞穴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3-5分钟

E.咳嗽反复发作:揉足三里,80-次,左右腿一起按揉,力量要有渗透。按摩法:用拇指指面着力于足三里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其余四指握拳或张开,起支撑作用,以协同用力。健脾。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找穴时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为此穴。找谁的穴位就用谁的手指量。

四、小儿抽动症

小儿抽动症为小儿两组以上肌肉的频繁抽动,比如眨眼,甩手,清嗓子,抽动早期状通常为眼部,面部或头部的抽动,逐步向肢体发展。发病原因一般为对孩子要求太高太严格。早期症状家长可以不管,孩子自己会调整过来,医学上没有特效药。日常对孩子要温和不要太严格太严厉。到13岁左右孩子神经系统发育完就慢慢自愈了。

五、多动症

让孩子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比如看电视超过20分钟就不是多动症。如果在20分钟内都做不到就是多动症。多动症的孩子药物不主张用,主要在家里进行训练,比如下棋,做手工,坐3分钟,5分钟,再延长时间到10分钟,20分钟来锻炼孩子。

推拿保健:

1.清肝经,左手食指离心方向5-10分钟

2.揉太冲穴3-5分钟肝经原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3.揉太溪穴3-5分钟补肾,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双侧对称

4.揉足三里3-5分钟补脾

赞赏

人赞赏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疗效好
北京白癜风治疗一般多少钱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