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育儿,到底谁错了

时间:2017-4-2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No.42|这是大白妈妈第42期微讲座

《如何面对隔代育儿》

主讲人:曲韵

关于隔代育儿,几家欢喜几家愁。

本来婆媳关系就是一个家庭里最敏感的部分,然而当一个小生命突然降生,“如何养育”便成为了首要矛盾点!几代人共同生活,如果一旦出现矛盾和摩擦,人人便都有一种“我是受害者”的心态。在这种情绪下,就会勾起前尘往事,并且对未来也没有清晰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进而出现恶性循环。

而这种循环往往会在最薄弱的环节“引爆”——那就是孩子!我在门诊工作时,经常会遇见孩子得了抽动症,或者孩子咬指甲、不安、神经紧张、睡眠不好等问题,通过了解发现这些都与家庭各种矛盾纠纷有关。

所以这篇内容是想从一个医生的角度,客观分析“隔代育儿”,从而“诊断病因”,解决问题。

1

给家庭带来的问题

家庭会处于分裂状态,有时甚至严重到无人管。

你会感觉到内部氛围、人际关系、婆媳问题、自己与自己父母、孩子与爷爷奶奶……都会出现各种问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冷漠,或者暗中较劲,或者热火朝天的你争我斗,那孩子该如何成长呢?

如果把孩子比喻成小苗,家庭就是孩子成长的环境。如果在这个环境中,他所扎根的土地没有肥料,土层不深厚,而且经常变动、分裂,没有阳光、水,那么这个小苗会长好吗?

2

老人暴露的问题

很多人会吐槽婆婆强势,但有时候,尤其是当老人住到另一个城市的子女家时,老人也是“受害者”。因为他们很有可能会发生以下情况:

1不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

有很多父母在孩子要上幼儿园时,会说他要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了,入园前要做各种准备。那有没有人想过:老人一下来到新的环境,改变了生活方式,他是否需要一个适应呢?还是大家理所当然认为,老人是成年人了,应该更灵活,能迅速融入你们的环境,适应你们的生活方式呢?

即便是没有生活、环境的变动,孩子的降生,也会让很多夫妻感觉生活节奏被打乱,一切都好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何况老人由于年龄的问题,以及一辈子的积习等,他更难去适应。

2老人没有摆正自己在子女家的位置和角色。

客人?被尊重的长辈?保姆?

很多子女在清老人来带孩子之前,都没有想清楚这个问题。当然也有老人带着一种“我来帮你们处理事情,我来帮你们当家作主,你们只要去工作就好了”的心态自告奋勇来子女家。从而就会出现:子女觉得老人越界了,老人觉得自己不被尊重的情况。

还有一种情况是小夫妻住在老人家,当孩子出生后,位置与角色又应该怎么调整呢?是一味地按照传统来遵从长辈,还是在自己的“小家”做主?这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提前与老人沟通好,否则发生矛盾是必然的。

3辛苦付出得不到认可,缺乏情感支持。

这个是最常见的问题。很多子女会抱有“你应该”、“你必须”、“这是你的义务”的态度,结果孩子被带好了也没有功劳,如果带不好就会埋怨一大堆。

有时老人在生活方式、养育方面会与子女发生分歧,所以老人的付出就更容易让子女不认可,甚至挑剔。谁都不愿意总被人说,“哎呀,你过时了”、“哎呀,你这样不科学”、“哎呀,你这样会把孩子惯坏的”或者“你给孩子吃盐吃多了”……这种情况发生在很多家庭中。

子女除了忙碌的工作外,其余全部精力都分配在孩子身上,从而忽略了给老人情感支持。试想老人来到新的城市,他们离开了自己的朋友、社交圈,如果此时还不被认可,不被关心,没有情感连接,对于老人而言他的情感世界是匮乏的。他与他人的连接可能更多的就是和自己的孙儿,那么这个连接无疑会变强,从而出现“宠溺孩子”的问题。

4老年人自身的情感状态和躯体疾病。

这个常常会被子女忽略。因为只要他(老人)没有倒下,我们就会忽略他的身体疾病。另一方面就是老人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是什么样的?

我们的父母通常都是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他们从小有人呵护吗?他们学习了吗?他们是如何被对待的?有人会说“我们家富裕,公公婆婆有钱着呢!”那你想想他们是在什么状态下有钱的?是不是白手起家一路苦干过来的?所以他们的精神状态会是放松的、踏实的,包容耐心地享受人生的吗?

我在临床上曾遇见过很多案例,有的家庭来做心理咨询,最后发现家里的老年人已经处于一个很不好的状态了,抑郁、焦虑,也有的是因为丧偶,或者因为适应不良,老人出现恐惧症及社交障碍,甚至是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痴呆),这种病的潜伏期可能是几年、十几年。在早期时的症状是老人突然变得特别焦虑、恐惧,有的甚至出现各种妄想,觉得有人在骗他,或者有人要害他,这些症状一开始会让很多人觉得“这老太太怎么这么毛病呢?这老太太怎么变的怪了?这老头儿怎么越活越怪啊?”但实际上这都是阿尔茨海默症的早期症状。

所以,当你在抱怨老人多么怪、多么讨厌、多么烦的时候,也想想他这样是常态,还是已经生病了?

3

身为父母暴露的问题

身为父母,在家庭成员新增一个的情况下,往往暴露出的问题会更多:

1自身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未解决,积怨被引爆。

很多人在自己童年经历中,或者被妈妈严厉管教,或者父母工作太忙感觉自己被忽略等,这些都会因为孩子的出生而被引爆。

我们会把自己过去认为“黑”的东西全部抹杀,变成“白”的。但其实育儿根本没有黑白分明,只是家长由于对自己的可怜,以及将自己成长过程中未完的问题、未完的事件,以另一个极端的方式补偿到孩子身上。

2不会处理冲突,不会沟通交流。

当与长辈发生冲突时,很多人束手无策。往往会觉得:想坦白的跟长辈说“你这样不行啊!你应该怎么样……”但又会害怕,觉得这样做是不是不好?会不会破坏关系?

所以,很多人最后选择压抑不说,或者找一个细小的,自认为不伤大雅的细节爆发。也有的人会在论坛、朋友圈吐槽。如果这样可以发泄也是好事,但有时这种情绪得到别人的认同,结果是愈演愈烈。

3自以为育儿理念很“科学”。

我们在生活中让孩子一点点成长,那么是先有生活,然后提炼了科学?还是先有科学,然后再照着去生活呢?有时候“尽信书,不如无书”!

现在市面上很多书会列出哪些事情最好不要做,但又没有详细说清楚,因此让很多家长产生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慌。我们不可以把一些不常发生的、变态的、小概率的事件当成日常。

4连自己的生活都搞不定!

很多人吐槽说这也不好,那也不对。那么请问:你认为的对和好是什么?你去努力实现这些“好与对”了吗?又或者你只是吐槽,然后等待天降奇迹,将你的父母、公婆一下都变成你理想中的样子?很多人会处在一种不成熟、怨天怨地的“我是受害者”的状态中,并没有为孩子创造好的成长环境。

我遇到很多咨询者说“爷爷奶奶多么强势、过分、溺爱……我无能为力,只好站在一边……”,我很想告诉这样的父母,你并没雨承担起父亲和母亲的责任,没保护好孩子,也耽误了孩子。

4

给孩子带来的问题

家庭如果不稳,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就会是负面居多,那么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就是孩子。

1溺爱——包办一切,纵容一切。

其实不仅是老人有可能溺爱孩子,作为父母的我们也会溺爱。大家会把孩子看成一个特殊的、应该成为全家中心的小生命,这不是溺爱吗?在孩子特别小的时候,可能需要我们







































复方利多卡因软膏
四川治疗白癜风医院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