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常做鬼脸,真的不是皮,可能隐藏着这个

时间:2021-3-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8岁的星星(化名)聪明可爱、活泼好动,但有两个毛病让家人头痛,一是特别爱皱鼻子,尤其是人多的时候更是频繁皱鼻。二是会不由自主地歪嘴,且说话结巴越来越严重。看着孩子的小毛病越来越多,星星妈妈的心里也越来越着急。

无独有偶,因珠心算成绩突出曾被称为“天才儿童”的琳琳(化名)一段时间以来突然出现挤眉弄眼、歪鼻斜嘴等怪动作,家长起先以为孩子在做“鬼脸”,后来居然发现是孩子的不自觉的行为,且无法控制。

医院行为发育科李阔主任提醒,当孩子在不自觉的情况下,频繁做“鬼脸”,如眨眼、挤眉、吸鼻、噘嘴、张口、伸舌、点头等,这可能是患了抽动症。对这种疾病,家长不必过于担忧,更不能对孩子进行呵斥或打骂,因为这样可能使病情加重,或伤害到孩子的心理。

小儿抽动症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有些情况下与孩子平时的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例如孩子经常爱吃零食,不吃正餐,这样会引起缺锌,血铅高;有的孩子爱看电视,玩电脑游戏,并且一玩就是好几个小时,致使眼部疲劳、精神高度紧张等。其中,精神压力过大是孩子患上此病的诱因之一。

现在的孩子较上一代人精神压力大很多,好多家长把自己没能实现的人生目标强加在孩子身上,学习上要求很高,业余时间全都安排了课外辅导学习,孩子每天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加速了抽动症的发生发展。所以在治疗上,希望家长能够调整孩子的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利用闲暇时间,带孩子出去走走,接触大自然。并做好全面体格检查,治疗各种小毛病。

挤眉弄眼或是抽动症前兆

一个原本正常的孩子,如果突然间频繁地眨眼,医院看什么科呢?绝大多数家长可能会带孩子去眼科。如果孩子突然间总是清嗓子或者喉咙里发出呼噜噜的怪动静,要看什么科?很多家长会误认为这些是哮喘的症状,要看呼吸科。实际上,这两种貌似不相干的症状很有可能源于同一种病:多发性抽动症。

李阔主任指出,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绝大多数孩子在21岁前发病,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15岁。患儿常表现为突然的、快速的、不自主的、重复的肌肉抽动。动作从简单性运动抽动逐渐发展为复杂抽动,自身不可控制,抽动在入睡后消失。发声抽动可以为首发症状,也可在运动抽动后出现,或两者同时出现。李主任提醒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出现这些症状,最好及早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检查确诊。

抽动症会造成以下几点危害

抽动症不仅仅是一些小问题,其后期危害不容忽视。

1

个性发展问题

抽动症会对儿童自我意识和个性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在此阶段经常受到家长责骂、老师批评、同学嘲笑,会对儿童身心发展产生巨大伤害。而儿童期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是一个人个性的核心成分,会影响人的一生。抽动症患儿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不但难以建立自尊、自信,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且很容易产生反社会心理。部分患儿到了青少年时期即发展成为品行障碍。

2

继发学习困难

患儿的抽动和不自主发声会导致注意力分散,严重抽动会使患儿的眼睛很难盯在书本上。有些患儿上课时努力控制自己的发声抽动,注意力不能集中在老师的讲课上,学习成绩一般较差。同学、老师的歧视或嘲笑,使患儿更不喜欢上学,甚至厌学、翘课。

3

社会退缩和社交障碍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范围逐渐扩大,会产生一些高级的情感体验,如荣誉感、责任感等。如果患儿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特别是抽动得不到控制,会严重影响他与同学、同伴的交往,产生自卑感、社会退缩、行为不成熟、社交障碍、口吃以及品行纪律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

因此患抽动症医院诊治,不管孩子出现什么样的症状,都会导致孩子心理上有阴影,选择治疗措施不当也会导致病情反复发作,给孩子感觉自己得了很严重的病,不利于病情的恢复,反而加重疾病。

李阔主任指出,心理调节和治疗对多发性抽动症的患儿也非常重要。不明就里的家长或老师会把抽动症孩子的行为当成坏习惯,甚至用过激言行训斥孩子,结果使患儿心理压力加大,精神更加紧张,病情进一步加重,有的学龄儿童还出现成绩下降等问题。

因此家长不能任意训斥打骂孩子,也不要时时刻刻过于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