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娃玩什么都三分钟热度,是多动症吗? ——我家娃像个上了发条的话痨,是多动症吗? ——我家娃在幼儿园经常放飞自我,老师说他很影响同学,这是孩子天性还是多动症? ——一到陪孩子做作业我就崩溃,为什么我家娃不能安定下来写完作业,是多动症吗?...... 还记得那个按满电梯所有楼层,和爸爸一起写检讨书的熊孩子吗? 到底哪些孩子是只是天性好动,哪些是患了儿童多动症控制不住自己? 顽皮和多动症的区别是什么? 白熊医生: 1、顽皮是虽然有时调皮捣蛋、好动,但没有超过正常的限度,且有自控力; 2、多动症是顽皮超过了正常的限度,而且没有自控力; 3、还有,更重要的是多动症多数有注意力缺陷。 到底什么才是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俗称,英文的简称叫ADHD。其发病原因很多,是儿童时期常见病。 为什么会得这种病? 发病原因是很复杂的,现在人们的研究大概有四个方面: 1 一个是神经解剖生化物质基础,就是说可能有某些东西改变了孩子的生化基础,会造成他出现一些异常。 2 还有一些遗传因素,很多国外学者和国内学者研究发现,如果父亲是多动症,那么他的子代,就是他的孩子患多动症的比例是相当相当高的。 3 还有一个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就是脑损伤,因为多动症最早是被称之为轻微脑功能障碍,表明这些孩子在宫内的时候脑子受到一些损伤。 4 另外还跟铅中毒,微量元素缺乏,母亲在怀孕的时候吸烟、喝酒、吸毒都有一定的关系。 多动症,多危害 多动症如果不干预,危害多多: 1 对个人的危害: 轻微多动症儿童只是在学习上不能专心造成学习成绩下降;在行为上不能自控,不服管束。 重症多动症儿童则难以读完小学及初中。在行为上惹是生非。 随着年龄增长,可发生打架斗殴、说谎偷窃,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2 对家庭的危害: 多动症儿童还厌学、逃学,扰乱课堂秩序,因此常常被老师批评,使家长又羞愧又恼火,回家后便对孩子进行责骂、棍棒教育。 有的高价请家庭教师,浪费大量时间和金钱也无济于事;有的使孩子对家长产生对抗、仇恨情绪,影响家庭和睦。 3 对学校的危害: 在学校里,多动症儿童经常扰乱课堂秩序,打架斗殴,偷窃破坏,成绩低下,即使老师花很大精力也收效甚微,教学质量必然受到影响。 4 对社会的危害: 多动症儿童如不及时治疗,到成人后由于自控能力差,冲动,好逸恶劳,贪图享受,往往犯罪率较高,并屡教不改成为惯犯,影响社会安定及人民人身和财产安全。 多动症不需要治疗? 1 家长普遍有个误区: 不认为是疾病需要治疗,误认为是心理问题、习惯问题、教育问题,医院筛查就诊。 结果,可能就耽误了孩子接受教育最关键的时机,从而可能影响了孩子一生的人生旅程甚至影响前途问题。 故早期治疗尤其重要。 2 治疗方案 据研究,儿童多动症患儿的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内,可能缺乏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某一种,故临床上常用的两类药物都有促进这类神经递质释放的作用。 近年来,在我国和世界各国相继出台的ADHD治疗方案中,这两类药物都被列入第一线首选治疗用药,现在还进入了国家儿童医保目录,更体现了政府有关部门对多动症儿童的关心。 想治疗但药费太贵? 在治疗上,部分家长存在一个误区:只在意药费,很少考虑到治疗的性价比。 有些家长觉得每月花几百元药费贵,却每月花两三千元请家教或老师做辅导,但8成以上学习成绩得不到明显提高,因为家教对于孩子没有威严,孩子根本就听不进去。 花了钱,达不到效果,多余的都赔进去了。 规范化的治疗干预,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不至于发展为成年ADHD影响一生。 疗程也不会很长,一般1年至2年,严重一些也可以用到几年的。 有些家长态度消极,误以为需终身服药觉得没有希望,不配合长期随访治疗。这是一种误区,需要澄清。 药物治疗配合行为治疗 药物治疗配合行为治疗疗效更佳。 从小培养孩子一心不二用的习惯,如吃饭时不看图书、不看电视,做作业时不玩玩具等。对精力过剩的患儿,可让其多参加打球、跑步等户外活动,不应要求这类儿童变为一个十分文静温顺的孩子。 家长、教师及同学不要歧视打骂多动症患儿,更不能侮辱其人格,损伤其自尊心。 配合一些药物治疗,孩子自己都会觉得自己焕然一新,得到来自各方面的肯定,在这个过程中是一个自信心的培养,所以时间会长一些。大家都要有耐心。 白熊医生愿天下的孩子都健康成长! -END- 白熊医生 医院儿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儿童心理健康促进专委会常委; 广东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发育行为学组委员; 中国儿童ADHD(即多动症)大联盟成员; 广东省医学会儿科分会神经学组专家联盟成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简称GHMA)儿童及青少年分会委员。 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从事儿科临床医疗工作27年。 参与科技部、市科技局、中山大学校内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 至今,有超过20万儿童病例的临床经验,对儿童常见病、多动症、抽动障碍、头痛头晕、遗尿症等有多年研究基础。 擅长儿童多动症、抽动症、遗尿症、儿童心理障碍、行为异常的诊治。在国外SCI杂志和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内容转载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