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的皮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50708/4652392.html 点击蓝字获取更多精彩信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由于父母生活压力以及孩子学习压力的增加,儿童抽动障碍的发病率逐渐增加。但是很多家长和老师没有认识到儿童抽动这一病症,认为孩子是“坏习惯”、“坏毛病”、“没教养”、“不听话”、“故意捣乱”,从而对孩子进行打骂,惩罚,甚至嫌弃。再加上同学嘲笑,使得孩子身心备受伤害,因而导致疾病更加严重,甚至影响正常生活。其实,儿童抽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行为障碍性病,这是一种孩子再努力也无法控制的疾病,5~10岁多见,10~12岁最严重,男女都会有发病。很多家长问:“我家孩子患上的到底是抽动症还是多动症?该如何区别我家孩子到底是属于哪种病?”虽然抽动症和多动症的本质都在于“动”,但是抽动更多表现为肌肉的“动”,而多动更多表现为“小动作”过多。此外,这两种疾病都存在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等问题。1、多动症与抽动症分别是两种不同的病症,部分抽动症患儿可合并有多动症状,但多动症儿童绝无抽动现象,也就是说抽动可能伴随多动,但是多动没有抽动现象。2、抽动症主要表现是先从眼肌,面肌部开始,出现眨眼,摇头,挤眉,继而耸肩,甩胳膊,踢腿,鼓肚子,肢体、躯干扭动,叫喊声等,严重时出现污秽言语。这些动作反复发作,无法自控,若失治误治,呈渐进性加重,出现心理障碍。多动症是一种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又称学习技能发育上的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专心,好走神,动作过多,上课好做小动作,好说话,任性冲动,情绪不稳,自控能力差,做事拖拉,缺乏时间和任务观念等。3、抽动症是一种在儿童期(3岁~15岁)起病的神经精神障碍,男女童的患病比例为3:1。抽动症的孩子往往存在注意力和智力方面的缺陷,可能伴随精神分裂症、癫痫等其他疾病。多动症比抽动症发病率高,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心理障碍性疾病,国内外调查发现患病率3%~7%,男女比为4~9:1。多动症孩子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学习和行为及性情方面有缺陷。4、抽动有高峰期和缓解期,高峰期抽动频繁,随之进入抽动缓解期,两者交替出现,周而复始,形成一个波浪过程。抽动往往在孩子心理紧张、焦虑不安、兴奋激动时增多,尤其是在白天或疾病后抽动更明显,当注意力集中时可自行控制片刻,入眠后抽动消失。多动症是没有固定发病期,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病,是持续的生理和心理障碍。抽动的原因有很多,不一定是长高的迹象,可能是神经的问题,神经过度兴奋,神经末梢不断传导。还可能是有点抽筋,另外长高一般都是在晚上睡觉的时候进行的。另外,有研究显示抽动症与血铅含量有关,儿童血铅含量高可能是儿童抽动症的发病机制之一。要让孩子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改掉含咬彩色玩具、铅笔、蜡笔等毛病,减少被动吸烟,常洗手,避免因血铅含量高诱发抽动症。抽动症的危害显而易见,包括引发学习困难、妨碍个性发展以及产生社交障碍,且有研究表明,抽动症往往会并发很多共患疾病,比如学习困难、品行障碍、抑郁症等,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我们在生活中会发现身边一些有着“特别表现”的孩子,比如频繁眨眼、挤眉、斜视、撅嘴、呶鼻、摇头、耸肩、缩颈、伸臂、甩臂、挺胸、弯腰、鼓肚、旋转身体、蹬腿、清嗓子、咳嗽、喉咙呼呼作响,甚至出现吼叫、骂人、重复语言等不自主的、刻板的、爆发性的表现,那就要高度警惕“抽动症”啦!食积与惊吓占了抽动症孩子发病原因的80%以上。通过调理脾胃,孩子的抗病能力明显增强。儿童脾虚的饮食调理1、不要吃太饱,一岁后七岁前的小儿,晚餐后不要再进食。2、偏凉的东西少吃。凉茶、冷饮、雪糕、雪条能戒则戒。寒凉的食物包括:雪梨、香蕉、西瓜、火龙果、山竹、奇异果、白萝卜、马蹄、白菜、螃蟹等。可以多吃平性甚至带点温性的食物:苹果、橙、榴莲、龙眼、水蜜桃、樱桃、葡萄、杨梅、西梅、红枣、青枣、花椰菜、芥蓝、白瓜、节瓜、南瓜、猪肉、牛肉、鱼、虾。往期回顾 Reviewofpreviousperiods ●脑血栓前兆有哪些,该怎么治疗●免费盆底肌检测治疗1次—东港市大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益行●医保新政!“两病”门诊用药解读 扫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