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里经常有家长在问: “我9岁的孩子已经诊断多动症了,可不可以不吃药?” “吃中药会不会更好一点?” “生物反馈会有效果吧?” “感觉统合训练是不是有用?” “经颅磁疗我想先试试如何?”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首先要认识到,ADHD是个神经发育障碍,这是一种疾病。 幼儿期1-3岁时,这时孩子好动、调皮,这是很正常的。 但如果发现孩子非常难于管理,甚至出现对抗性很强的状态,或者情绪经常失控,对父母的话充耳不闻,这时就要小心是有ADHD的倾向。 这时应当父母开始学习正确的管理孩子的方式,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训练,养成好习惯。 幼儿期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快速时期,这时就算是诊断了ADHD也是推荐只用行为训练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这时会最为有效。 学龄前4-5岁时如果孩子表现的过度冲动和多动行为,影响了他在幼儿园的生活,则考虑在行为训练的同时,给予药物辅助。 当孩子上小学了,如果对学习和课堂纪律有严重影响,回到家里没有办法完成作业,这时就要药物治疗和行为训练同步进行,同时更重要的是进行家长教育,训练家长可以掌握训练孩子行为能力的技术。 科学研究上认可的只有:药物治疗和行为训练。 这是一线治疗方法,而且多年来实践证明有效的,为科学界公认。 其它的方法,如生物反馈、感觉统合、维生素、食疗、按摩等的疗效都不确定。 多动症的孩子使用中枢兴奋剂,如利他林进行治疗,经常要一直吃到成人之后,比如上了大学都要吃。 药物治疗是控制症状,提高注意力,和专注能力,这并不能根治ADHD。 多动症的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所好转,但有相当一部分人一直待续到成人。 ADHD对儿童学习成绩和课堂纪律影响大,如果不进行治疗,考上大学的可能性都不大,而且缺少信心和耐心、缺乏技能、难于持续工作,经常违拗对抗、情绪冲动、容易受伤和发生车祸、人际交往障碍,最终还会误入歧途。 所以,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家长对于ADHD不能掉以轻心,而是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提升孩子专注力,改善学生学习状态,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欢迎加入“春树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