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佳皮肤病医院 http://m.39.net/pf/a_4781490.html 最近,妈妈带着9医院就诊,就诊的主要原因是妈妈发现小明最近经常出现反复眨眼的行为,起初妈妈没放在心上,觉得小明就是好玩有的时候故意挤眉弄眼觉得有趣,但是一段时间后小明的眨眼症状并没有好转,妈妈就以为小明是得了结膜炎,医院的眼科就诊,但是眼科医生说并不是结膜炎,建议她带小明去儿童专科门诊就诊。之后小明因为要参加考试,妈妈就打算再继续观察观察,但是小明考试之后眨眼的症状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更加频繁,并且出现了扭脖子及耸肩膀的症状。最后小明来到了我科,经过一系列的评估及检查后被诊断为抽动障碍。 在日常门诊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孩子因为出现反复眨眼、耸肩、努嘴、扭脖子、摇头等动作来就诊,在早期多数被家长当做为孩子调皮淘气的行为而忽视,或者因为孩子的这些行为而去责骂制止孩子,最后都因为这些症状反复出现或者加重而前来就诊。其实这些孩子很有可能和小明一样,患了一种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抽动障碍。 那到底什么是抽动障碍呢?有什么特点呢? 抽动障碍一般起病于儿童时期,起病年龄为2~21岁,以5~10岁最多见,10~12岁最严重;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3~5):1。主要表现为快速的、突然的、反复的、不自主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临床表现多样,可伴多种共患病。同时,目前这个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暂未明确,而且症状容易反反复复,病程较长,因此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 抽动障碍的特点主要是抽动通常从面部开始,逐渐发展到头、颈、肩部肌肉,而后波及躯干及上、下肢,而且抽动症状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或者出现新的抽动形式。抽动症状可能时好时坏,可暂时或长期自然缓解。抽动可以因为一些诱因而加重或减轻,常见加重抽动的因素包括紧张、焦虑、生气、惊吓、兴奋、疲劳、感染、被人提醒等。常见减轻抽动的因素包括注意力集中、放松、情绪稳定等。40%~55%的抽动症患儿有前兆症状,发作前会感受到局部可能有不适感。同时,抽动症还与许多疾病共同发生,比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困难、强迫障碍、睡眠障碍、品行障碍等。 那到底什么情况医院就诊呢?就诊时要去哪里就诊呢? 如果孩子有了我们说的以上的这些症状特点出现,家长们就要高度警惕是否孩子有抽动障碍的可能,医院进行评估检查,医生会根据孩子的情况做一些辅助检查,例如脑电图等神经影像学检查、心理评估及一些血液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目的在于诊断及评估是否有共患病、评估抽动的严重程度以及排除其他疾病。 那抽动障碍该如何治疗呢? 首先,对于抽动程度较轻患儿,主要是心理疏导为主,而中重度程度的患儿的治疗原则是药物治疗和心理行为治疗并重。药物治疗主要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而心理行为治疗则可以有一部分在家庭中完成,这部分由其重要。 所以在家庭中,我们可以做到如下几点: 1.首先家长门诊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个疾病,不批评、不打骂、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