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讲了我家孩子过去经常恐惧的性格缺陷,具体见《亲历抽动症孩子成长之十一:孩子内心的恐惧怎么来又怎么去?》。其实,每个孩子所面临的家庭成长环境不一样,最终形成的性格差异也会非常大。这就需要每个家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来看,很多孩子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性格特征,而且也会这样或那样的性格缺陷。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孩子都不可能没有性格缺陷,也没有孩子是非常完美的。有性格缺陷是可以接受的,关键是当有些性格一旦超出正常人能够承受的范围或程度时,就不再正常了。只要处于严重不正常的状态,就会对身心状况造成危害。不得不说,正是这些超出常人的性格缺陷,让很多孩子诱发了抽动,而且如果性格得不到相应改善,会让自身的抽动长时间内持续或反复。这才是我在这里提醒大家去观察孩子内心且反思自我行为的初衷。这里,我还是继续以我家孩子的情况为例进行分析说明。 前几日和家人一起吃饭,和孩子外婆聊天时,她又讲起我家大儿子小时候的事情。有一次,孩子外婆带他到外面去玩,看到别人吃冰淇淋,孩子非常想吃,就让外婆给他买。买完后,孩子的外婆突然想起我要下班了,就告诉我儿子,“你爸爸要下班了,他不让你吃冰淇淋,千万别让他看到了。”说到这里,孩子就表现的非常紧张,他就告诉自己的外婆,“爸爸看到我吃冰淇淋会很生气,我不吃了吧。”说完就把冰淇淋给扔掉了。说着说着,孩子的外婆就流泪了,她很心疼这个外孙,说这个孩子太害怕自己的爸爸了,也太听话了。当然,不论是孩子,还是外婆,他们心里都有很多的委屈。在很小的时候,我就有很多的规矩,孩子不能吃凉的食物就是其中之一。那时,如果我看到孩子不遵守规矩,我就会骂孩子,甚至会迁怒于看孩子的长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他们都小心翼翼地遵守着我提出的各种规矩。所以,孩子从小就懂得照顾我的情绪,在很多事情上都表现的非常听话和懂事。 我家孩子是个听话的孩子 我想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非常听话的孩子,大家都把听话与否当成好孩子和坏孩子相区别的标志。所以我们平时教育孩子时,会这么说,“孩子,乖,听话啊!”。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很幸运,我自己有了一个非常听话的孩子。当然,这一切都是拜我所赐,从小我就给孩子立下了严格的规矩,最终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了自己曾经想要的样子。小时候,孩子除了会给自己的妈妈、外婆发脾气、闹情绪外,对我的话基本上言听计从。自此,性格上变得比较温顺。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会非常地认真,在学校里,孩子一样地听从老师的话,很少与别的同学发生矛盾。在做作业方面,孩子非常自觉,从来都是主动、积极地完成自己的作业。每天上学,孩子都会早早起来,吃过早饭后去学校上学,基本上没有迟到过。老师有什么要求,都会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完成。因为,他知道,只要自己按照要求做,就不会受到惩罚,甚至还会得到表扬。这是孩子与外界长期打交道而形成的自我适应能力使然,最终慢慢形成了自己的行为习惯和性格。 孩子变得没有主见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家长开始羡慕我了,因为我家有一个听话的孩子。我家孩子就成为了隔壁家的好孩子、好学生了。但是,就是这样的听话孩子却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缺乏自己的主见。记得从小就有了这样的习惯,做什么事情之前都要问问妈妈或者问我,有些是征询我们是否同意,有些是需要我们指导。尤其是在让他做事情的时候,更是要三番五次地要询问我们,就怕自己做错了事情。在很多事情上,如果没有要求和指导,他自己往往表现出非常拘谨和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样子。在学校里面,虽然听话,但不像其它孩子那样敢于尝试各种事情,对一些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基本上是畏手畏脚。正因为如此,孩子进入小学一年级后,虽然各方面表现不错,但没有做成班长,主要因为他自己不具备领导和管理其它同学的能力。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缺陷,孩子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就怕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或者自己说出的想法会让别人不满意。在与我交往的过程中表现的尤为明显。还有就是,由于思想上不敢于突破,创新能力和个人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这种现象在学习上也有所表现,每当遇到难题和没有做过的试题时,一是有些躲避和怕难的情绪,二是总是容易掉入一些试题的陷阱。孩子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从小就被束缚住了。 孩子被束缚住的危害 表面上看,孩子听话是个好事情。但凡事都有度,如果孩子太过于听话,就成了缺点。说好听一点,孩子变得没有主见;说难听一点,孩子变得呆板了。这就是孩子被束缚住、被管住的后果。一个人不敢有自己的想法,不敢说自己的想法,总是按照别人的想法做事情,相当于失去了自我,孩子就像一个提线木偶一样,一直被别人操控着。长此以往,对孩子身心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就像自己的身体无法被自己的心灵主宰一样,这就是典型的身心不一致和身心失衡。不得不说,这样的孩子既可怜又值得疼爱。最终,当身体承受不住身心失衡造成的内在压力时,就会引发抽动。同时,在现实生活中,习惯于听从于别人的吩咐,自己就会变得不去思考如何去解决问题,孩子面对生活的实际应对能力变差,越是这样,生活中越是容易碰壁太多,反而让自己无所适从。不仅自己会压抑自己,而且也会徒增很多苦恼。在我看来,孩子身上所有的束缚和压力终归会以其它的方式释放出来,除了抽动释放外,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会慢慢形成强烈的自我意识,等孩子到了青春期,往往会出现严重的叛逆。否则,会变得更糟,孩子很有可能形成一定的行为障碍或者心理问题。对抽动症孩子来说,在抽动释放阶段或叛逆期阶段,如果家长处理不好,就无法减轻内在的身心失衡,进而存在再次引起和加剧抽动的可能。让孩子变得自我和有主见起来 在孩子越小的时候,孩子的可塑性越强。家长也就越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帮助孩子解决一些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还应尽早干预。对此,我慢慢有了自己的看法。首先,在与孩子相处过程中,我们不需要干预孩子过多,尤其是要避免那些细枝末节的规矩和要求。生活中,规矩要有,但不能太多。多了之后,就成了束缚孩子的累赘。为此,我们应该抓大放小,对于那些无所谓的事情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