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士带着儿子来到门诊,妈妈一进来就说:“夏主任,你快看看我儿子吧,这可怎么办呀,又是挤眼、又是摇头的” 00:26其实门诊上经常遇到这样的小孩儿,表现为不自主、频繁的眨眼、斜视、撅嘴、摇头、耸肩、缩颈等,还有忍不住骂人的情况,这些都是小儿抽动症的表现。 看看今天这个医案,希望对家长朋友有所帮助。 患儿男,11岁,近半年来出现频繁眨眼、耸肩、颈部扭动等不自主动作,尤其在精神紧张时加剧。 夜晚入睡困难,且伴有脸色苍白、头晕乏力、指甲苍白无华等症状。舌质淡红偏白,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弦细。 中医辩证:肝血不足,肝风内动 方法:养血柔肝、熄风镇痉安神。 开方:桂枝、白芍、龙骨、牡蛎、僵蚕、地龙、天麻、钩藤、珍珠母、防风、炙甘草等。 结果如何? 二诊:不自主摇头次数减少,不自主撅嘴减轻,口干不苦。舌质淡苔白,脉弦细。上方加白附子、生地、丹皮、栀子、金银花 三诊:摇头、撅嘴均好转,期间感冒一次,又出现不自主耸肩。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方药:白芍、龙骨、牡蛎、僵蚕、地龙、天麻、钩藤、防风、天南星、丹参、蜈蚣、炙甘草。 服用一个月后,家长线上反馈孩子症状消失,随访未再复发。 查看病历其中有什么道理呢? 肝主疏泄,藏血,肝血不足则不能濡养筋脉,致肝风内动,从而出现抽动症状。 治疗上应以养血柔肝、熄风止痉为主。 方中桂枝、当归、白芍养血和血,柔肝止痛 配合钩藤、僵蚕、地龙、天麻、防风等药物以熄风止痉 佐以龙骨、牡蛎等镇静安神,固涩精气。 肝常有余是小孩子的生理特点,正常情况下,肝行少阳之职,发挥其生发功能,小儿表现出勃勃生机。 而病理情况下,小儿由于脏腑娇嫩,形气怯弱,体属稚阴稚阳,受情志和外邪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肝气郁结,甚至郁而化火。 那么火极生风,风阳鼓动,肝风循经而上的症状,就表现为眨眼、皱眉、咧嘴、耸鼻、仰颈等头面肌肉的抽动; 又肝主筋,主疏泄,肝气失调则风动痉挛,出现摆臂、甩手、握拳、踢腿、跺脚等。 症状此起彼伏,反复发作。 这类孩子往往伴有急躁易怒、睡卧不安等。 现在家长对孩子溺爱较多,一旦所求不得,则肝常有余的病理特征表现更为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