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名称:甘蔗 拉丁语学名:SaccharumofficinarumL. 英文:Sugarcane(或:Sugarcane) 别名:甜棒儿、薯蔗、甘蔗、接肠草,糖蔗,黄皮果蔗,黄皮米蔗,甜甘蔗等 科属:禾本科,甘蔗属 甘蔗,(学名:Saccharumofficinarum)甘蔗属,多年生高大实心草本。根状茎粗壮发达。秆高3-5(-6)米。中国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南方热带地区广泛种植。甘蔗适合栽种于土壤肥沃、阳光充足、冬夏温差大的地方。甘蔗是温带和热带农作物,是制造蔗糖的原料,且可提炼乙醇作为能源替代品。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出产甘蔗,最大的甘蔗生产国是巴西、印度和中国。甘蔗中含有丰富的糖分、水分,还含有对人体新陈代谢非常有益的各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有机酸、钙、铁等物质,主要用于制糖,表皮一般为紫色和绿色两种常见颜色,也有红色和褐色,但比较少见。 形态特征 甘蔗是一种一年生或多年生热带和亚热带草本植物,属C4作物。甘圆柱形茎直立、分蘖、丛生、有节,节上有芽;节间实心,外被有蜡粉,有紫、红或黄绿色等;叶子丛生,叶片有肥厚白色的中脉;大型圆锥花序顶生,小穗基部有银色长毛,长圆形或卵圆形颖果细小。 甘蔗是多年生高大实心草本。根状茎粗壮发达。秆高3-5(-6)米。直径2-4(-5)厘米,具20-40节,下部节间较短而粗大,被白粉。叶鞘长于其节间,除鞘口具柔毛外余无毛;叶舌极短,生纤毛,叶片长达1米,宽4-6厘米,无毛,中脉粗壮,白色,边缘具锯齿状粗糙。圆锥花序大型,长50厘米左右,主轴除节具毛外余无毛,在花序以下部分不具丝状柔毛;总状花序多数轮生,稠密;总状花序轴节间与小穗柄无毛;小穗线状长圆形,长3.5-4毫米;基盘具长于小穗2-3倍的丝状柔毛;第一颖脊间无脉,不具柔毛,顶端尖,边缘膜质;第二颖具3脉,中脉成脊,粗糙,无毛或具纤毛;第一外稃膜质,与颖近等长,无毛;第二外稃微小,无芒或退化;第二内稃披针形;鳞被无毛。染色体2n=60,80,90(Bremer,),68(KuwadaY.,),80(Price,)。 生长习性 甘蔗为喜温、喜光作物,年积温需℃-℃,无霜期d以上,年均空气湿度60%,年降水量要求-mm,日照时数在小时以上。 根据甘蔗生长、产量形成以及糖分含量与气候的关系,提出以日平均气温≥20℃的活动积温和限制甘蔗能否越冬和长年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的年极端最低气温(Tm)作为甘蔗气候区划指标,划分为以下四个甘蔗种植气候区: 1、积温在℃以上,Tm≥-2℃为最适宜种植气候区; 2、积温在-℃,-5℃≤Tm≤-2℃为适宜气候区; 3、积温在-℃,-5℃≤Tm≤-2℃为次适宜气候区; 4、积温≥-℃,-8℃≤Tm≤-2℃为可种植气候区。 这四个甘蔗种植气候区,都集中在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区中。其中最适宜种植气候区,基本上都位于北纬24°以南。 地理分布 甘蔗的分布主要在北纬33°至南纬30°之间,其中以南北纬25°之间,面积比较集中。甘蔗原产于印度,现广泛种植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甘蔗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巴西,其次是印度,中国位居第三,种植面积较大的国家还有古巴、泰国、墨西哥、澳大利亚、美国等。 中国的主产蔗区,主要分布在北纬24°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包括广东、台湾、广西、福建、四川、云南、江西、贵州、湖南、浙江、湖北、海南等南方12个省、自治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蔗糖产区迅速向广西、云南等西部地区转移,至年广西、云南两省的蔗糖产量已占全国的70.6%(不包括台湾省)。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在中国大陆的中原地区也有分散性大棚种植(如河南,山东,等地)。 原料介绍 甘蔗是禾本科甘蔗属植物,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甘蔗是一种高光效的植物,光饱和点高,二氧化碳补偿点低,光呼吸率低,光合强度大,因此甘蔗生物产量高,收益大。甘蔗是我国制糖的主要原料。 新植甘蔗采用栽种甘蔗苗繁殖,栽种后不久即生根,长出许多嫩芽,形成丛状。收割时仅收割甘蔗茎,将根仍留在土壤内,即宿根,来年,宿根重新分枝生茎;因此,甘蔗为多年生植物,它的收获多的可达7~8次,在中国一般为3次,即三年后挖去宿根,重新种植。黄皮果蔗简介 广东黄皮果蔗 具有皮薄、汁饱、清甜、花香味,口感好、不上火的优点,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冬令水果之一,其含糖量十分丰富,约为18--20%。值得一提的是,果蔗的糖分是由蔗糖、果糖、葡萄糖三种成分构成的,极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还含有多量的铁、钙、磷、锰、锌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中铁的含量特别多,每公斤达9毫克,居水果之首,故果蔗素有“补血果”的美称。 除此之外,果蔗还富含18种氨基酸,具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健胃之功效,其不仅可以生食,可榨汁加工成各类饮料,用途广泛,深受食客的喜爱。 分布状况 甘蔗原产于印度,现广泛种植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甘蔗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巴西,其次是印度,中国位居第三,种植面积较大的国家还有古巴、泰国、墨西哥、澳大利亚、美国等。中国蔗区主要分布在广东、台湾、广西、福建、四川、云南、江西、贵州、湖南、浙江、湖北等省(自治区)。 特征与特性 甘蔗是一年生宿根热带和亚热带草本植物,属C4作物。甘蔗秆直立,粗壮多汁,表面常披白粉。叶为互生,边缘具小锐齿状,花穗为复总状花序。甘蔗为喜温、喜光作物,年积温需~℃,无霜期d以上,年均空气湿度60%,年降水量要求~mm,日照时数在小时以上。甘蔗对土壤的适应性比较广泛,以粘壤土、壤土、砂壤土较好。土壤pH值在4.5~8.0,甘蔗都能生长,但以土壤pH值6.5~7.5为适宜。甘蔗全貌 甘蔗下半截甜。这是因为在甘蔗的生长过程中,它吸取的养料除了供自身生长消耗外,多余的部分就贮存起来了,而且大多贮藏在根部。甘蔗茎秆所制造的养料大部分都是糖类,所以甘蔗根部的糖分最浓。除此之外,甘蔗的叶子和梢头部分要积聚充分的水分,以供叶的蒸腾作用所需,根部的水分相对来说就很少,梢头的大量水分冲淡了糖分,所以梢头没有根部甜。 种植 蔗苗和宿根:田间甘蔗种植不由种子开始,一般都直接种植蔗苗。蔗苗来源很多,最主要是蔗茎,因为蔗节上会长芽,方法是取整支蔗茎,分切成一段段双芽苗,然后平植或斜植。近来为了节省人工,也有采用整株平植的。早期人工充裕时,在将要采收的原料茎的梢头上,采取二支双芽苗或三芽苗,此法要配合开工期,只能用于春植或一期糊仔。其它还有分櫱切离苗及各种侧芽苗等。另外还可以采用宿根方法,就是当原料甘蔗采收时,不挖蔗头,采收后再经过切头、开根、排土、施肥即可。 植期:甘蔗生长期主要受气温和品种影响,在台湾大约14~18个月,不过宿根的可以缩短,只需要12个月。生长期不足的甘蔗,不只产量低,而且糖度也较低。秋植甘蔗以八、九月,春植甘蔗以二、三月为种植适期,因为制糖开工期从十一月到隔年的四月,所以秋植蔗都有足够生长期,而春植蔗需要延后采收来配合。 间作:幼蔗生长缓慢,土地没有充分利用未免可惜,这时可以间作一期其它的短期作物,和蔗苗一起生长,赶在蔗苖长大之前收获完毕,以增加土地收益。但有个条件需要遵守,就是间作的作物不能对蔗作有太多不良的影响。适宜的作物有甘薯、落花生、豆类、玉米、西红柿、大蒜、马铃薯、瓜子西瓜等。 糊仔甘蔗:在轮作制度中,通常是一期新植,接着二期或三期宿根,再一期或二期水稻,然后又回到新植。而在末期水稻未收获前,把新植甘蔗种植在水稻株间糊状泥土中,称为糊仔甘蔗。它的优点是既不影响水稻生长,又可使后作甘蔗提早种植,还可节省整地筑畦等作业费用。和第一期水稻间作的,称为第一期糊仔甘蔗,也叫做春植糊仔甘蔗。和第二期水稻间作的,称为第二期糊仔甘蔗,也叫做秋植糊仔甘蔗。 绿肥:预备秋新植的蔗田,可以利用前作收获后的休闲时间播植绿肥,而在种蔗前犁翻入土,以供应土壤中的有机肥。常用的绿肥作物有太阳麻、田菁和虎爪豆等。 病害:白叶病、崁纹病、叶枯病等。只要得了病,不管是甚么病,一律无药可医,只能整株拔除,烧掉,再好好祷告,祈盼不会传染开来,这就需要勤快巡查,早期发现,迅速扑灭。而更好的防治方法是育成抗病品种,不怕病毒来袭。 营养分析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甘蔗中含有丰富的糖分、水分,此外,还含有对人体新陈代谢非常有益的各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有机酸、钙、铁等物质。甘蔗不但能给食物增添甜味,而且还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和热量。 用途 制糖。还可制成蔗糖酯、果葡糖浆等。蔗渣、废蜜和滤泥等可制成纸张、纤维板、碎粒板、糠醛、饲料、食用品培养基、酒精、干冰、酵母、柠檬酸、赖氨酸、冰醋酸、味精、甘油、水泥、肥料等。蔗梢、蔗叶、蔗渣糠、废糖蜜或酒精废液作牛、羊等可作反刍动物的饲料;把糖蜜、滤泥掺到谷物类饲料中可制成颗粒饲料;糖厂排出的废渣、废液又可作甘蔗的肥料。 甘蔗是我国制糖的主要原料。在世界食糖总产量中,蔗糖约占65%,我国则占80%以上。糖是人类必需的食用品之一,也是糖果、饮料等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同时,甘蔗还是轻工、化工和能源的重要原料。因而,发展甘蔗生产,对提高人民的生活、促进农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乃至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甘蔗的起源、分布和生产概况 1.甘蔗的起源 甘蔗原产地可能是新几内亚或印度,后来传播到南洋群岛。大约在周朝周宣王时传入中国南方。先秦时代的“柘”就是甘蔗,到了汉代才出现“蔗”字,“柘”和“蔗”的读音可能来自梵文sakara。10到13世纪(宋代),江南各省普遍种植甘蔗;中南半岛和南洋各地如真腊、占城、三佛齐、苏吉丹也普遍种甘蔗制糖。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印度时,部下一位将领曾说印度出产一种不须蜜蜂就能产生蜜糖的草。公元6世纪伊朗萨珊王朝国王库思老一世(不朽的灵魂)(KhosrauIAnushirvan)将甘蔗引入伊朗种植。8到10世纪甘蔗的种植遍及伊拉克、埃及、西西里、伊比利亚半岛等地。后来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又把甘蔗带到了美洲。 2.甘蔗的分布 目前,甘蔗的分布主要在北纬33°至南纬30°之间,其中以南北纬25°之间,面积比较集中。如以温度线为世界蔗区的分布是年平均气温17~18℃的等温线以上。甘蔗的垂直分布在赤道附近可达米。在我国云南的滇西南蔗区,海拔已达米~米。我国地处北半球,甘蔗分布南从海南岛,北至北纬33°的陕西汉中地区,地跨纬度15°;东至台湾东部,西直到西藏东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跨越经度达30°,其分布范围广,为其它国家所少见。我国的主产蔗区,主要分布在北纬24°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包括广东、台湾、广西、福建、四川、云南、江西、贵州、湖南、浙江、湖北等南方11个省、自治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蔗糖产区迅速向广西、云南等西部地区转移,至年广西、云南两省的蔗糖产量已占全国的70.6%(不包括台湾省)。 3.我国甘蔗的生产概况 我国是世界主要产糖国之一。~年世界原糖总产是1.亿吨,其中我国食糖总产.4万吨,成为世界第三产糖大国。 近50年来,我国蔗糖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甘蔗种植面积从年万亩发展到年万亩;甘蔗总产从年.2万吨发展到年的.8万吨,至~年,全国蔗糖总产达到.1万吨,占全国食糖总量的86.2%。 相关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脾胃虚寒、胃腹寒疼者不宜食用。 制作指导 竹蔗有两种,皮色深紫近黑的甘蔗,俗称黑皮蔗,性质较温和滋补,喉痛热盛者不宜;皮色青的青皮蔗,味甘而性凉,有清热之效,能解肺热和肠胃热。 食疗作用 甘蔗味甘、性寒,归肺、胃经; 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和胃止呕、滋阴润燥等功效; 主治口干舌燥,津液不足,小便不利,大便燥结,消化不良,反胃呕吐,呃逆,高热烦渴等。 食疗价值 禾本科草本植物甘蔗的茎杆。又称薯蔗、竿蔗、糖梗。我国华东、中南和四川、云南、台湾等地区均有栽培。秋季采收,洗净鲜用。 甘蔗的营养价值很高,它含有水分比较多,水分占甘蔗的84%。甘蔗含糖量最为丰富,其中的蔗糖、葡萄糖及果糖,含量达12%。此外,经科学分析,甘蔗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其他物质,如蛋白质0.2克、脂肪0.5克、钙8毫克、磷4毫克、铁1.3毫克。另外,甘蔗还含有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丙氨酸等多种有利于人体的氨基酸,以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和维生素C等等。甘蔗的含铁量在各种水果中,雄踞“冠军”宝座。 我国古代医学家还将甘蔗列入“补益药”。中医认为,甘蔗入肺、胃二经,具有清热、生津、下气、润燥、补肺益胃的特殊效果。甘蔗可治疗因热病引起的伤津,心烦口渴,反胃呕吐,肺燥引发的咳嗽气喘。引外,甘蔗还可以通便解结,饮其汁还可缓解酒精中毒。 甘蔗虽是果中佳品,但亦有不适合它的人群,比如患有胃寒、呕吐、便泄、咳嗽、痰多等症的病人,暂时不吃或少吃甘蔗,以免加重病情。另外还必须注意:若保管欠妥易于霉变。那种表面带“死色”的甘蔗,切开甘蔗,其断面呈黄色或猪肝色,闻之有霉味,咬一口带酸味、酒糟味的甘蔗误食后容易引起霉菌中毒,导致视神经或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害,严重者还会使人双目失明,患全身痉挛性瘫痪等难以治愈疾病。甘蔗渣属於粗纤维质,人类的肠胃并无法消化这种纤维,还有可能会造成消化道受伤。 其他相关 甘蔗是能清、能润,甘凉滋养的食疗佳品,古往今来被人们广为称道,就连那些清高儒雅的文人墨客们对其也情有独钟。唐代诗人王维在《樱桃诗》中写道:“饮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而大医学家李时珍对甘蔗则别有一番见解,他说:“凡蔗榕浆饮固佳,又不若咀嚼之味永也”,将食用甘蔗的微妙之外表述得淋漓尽致。 备注 1.优质甘蔗选择:鉴别甘蔗时应掌握“摸、看、闻”的原则,摸就是检验甘蔗的软硬度;看就是看甘蔗的瓤部是否新鲜(新鲜甘蔗质地坚硬,瓤部呈乳白色,有清香味);闻就是鉴别甘蔗有无气味。霉变的甘蔗质地较软,瓤部颜色略深、呈淡褐色,闻之无味或略有酒槽味; 2.不能食用那些被真菌感染变质的甘蔗,否则,吃后会引起呕吐、抽搐、昏迷等中毒症状; 3.民间常用蔗汁、葡萄酒各50克,混合服,早晚各一次,对治疗慢性胃炎、反胃呕吐有很好的疗效。 白癜风医院电话治疗白癜风什么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