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神经内科带您解密浩浩的迷惑行

时间:2021-6-2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10岁的浩浩是个性格活泼的男孩,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为了保住学霸的地位,学校一放暑假,妈妈就帮他报了5个培优班,可是一星期不到,妈妈就发现浩浩经常挤眉弄眼,还老是清嗓子,妈妈以为他是调皮,就训斥他,可不论妈妈怎么说浩浩,他就是停不下来,这可急坏了浩浩妈妈,赶医院来看病。

接诊的主任仔细地做了体检和相关检查后,告诉浩浩妈妈浩浩是得了抽动障碍,浩浩妈妈一下就蒙圈了,说她们家人都没有这种病,怎么浩浩就得上了呢?

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抽动障碍吧!

什么是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俗称抽动症,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抽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无目的的一个部位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并可伴有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强迫性动作和(或)其他精神行为症状,5-10岁多见,10-12岁最严重,男性多于女性。

抽动障碍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抽动障碍分为运动性抽动如眨眼、歪嘴、皱眉、耸肩、摇头、伸腿、扭腰等;还有发声性抽动如吸鼻声、吹口哨、吐唾沫、清嗓子等。

抽动障碍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有多种因素可诱发抽动加重或复发,其中以紧张、焦虑、情绪低落、生气、惊吓、兴奋、疲劳等较多见。人多的环境中,有人注意或被人提醒时,抽动明显加重,此外受到批评、指责、疼痛刺激、感冒发热时,抽动症状也会加重。常见的减轻抽动的因素包括注意力集中、放松、情绪稳定等。

抽动障碍的共患病有哪些?

抽动障碍常跟其他疾病共存,比如强迫症、多动症、睡眠障碍、情绪障碍、学习困难、癫痫等,共病增加了疾病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影响患儿学习、社会适应能力,个性及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抽动障碍该如何进行治疗?

(1)对患儿的支持性心理治疗。由于抽动和发声行为非常引人注目,会使患儿敏感,担心同学和老师另眼相看,要从心理上消除患儿困惑,告知患儿此类疾病预后良好,不必自卑、自责。

(2)家庭的干预。建议当孩子出现抽动的时候,家长不要过度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