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高发,孩子压力大是诱因 有些孩子常做眨眼、挤眉、吸鼻、噘嘴、张口、伸舌、点头的“鬼脸”,家长不以为然,殊不知这可能是抽动症的表现。针对家长不太熟悉的抽动症,代杰主任做了介绍。“抽动症是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的综合征。如果发现孩子有脸部肌肉抽动或者总在清嗓子、蹬腿,极有可能是抽动症。” 代杰表示,“除了先天因素,抽动症还有很多诱因,例如压力过大,而神经质体质的孩子就更容易中招。”现在的孩子都是宝,哪里有什么压力?而这就是大家常忽略的问题。代杰说,现在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不输在起跑线,常常帮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加重孩子学习负担。不仅如此,还对孩子要求越来越严格,喜欢用命令式的语言训斥孩子,玩一下玩具都要挨训斥,这些近乎唠叨的管束就是压力。孩子不仅有学习压力,还要承受各种压力,体质较敏感的孩子就容易诱发抽动症。 至于抽动症的表现,代杰称,如果孩子总是重复上述某一个动作,或者抬腿、甩头、耸肩等,就应尽快到儿科神经内科进行确诊和治疗,不然将会加重孩子的自卑心理,造成人际交往困难,影响到将来的学习、就业、生活等。 爱玩电游是高危因素“患抽动症的小孩,男女比例是4:1.长时间迷恋电视、游戏也会诱发抽动症!”代杰指出,打游戏和看电视会耗费大脑神经递质,造成大脑神经递质不平衡,多巴功能亢进,大脑皮层控制力下降,皮层下的功能活跃,出现多动、抽动的行为。 “一名不断挤眼的4岁男孩被诊断为抽动症,抽血检查发现链球菌指数过高。为此,有此情况的孩子,治疗抽动症的同时必须治疗感染,慢性感染也是抽动症的诱因。”罗主任提醒,生活中有很多例子,比如眼睛患结膜炎导致孩子养成刻板眨眼睛的习惯,还有小孩常常有呼吸道感染,如果这个孩子总是不断地清喉咙也要小心。另外,为了避免抽动症遗传,建议做好基因检测。 抽动症能治愈,家长要配合治疗代杰说,发现孩子有抽动症要尽早治疗,而且可以完全治愈,但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因为抽动症治疗不仅靠药物,也要家长密切注意孩子的饮食、作息、情感宣泄、心理健康等。尤其是要解除孩子的心理压力,可以用“两指教育”法加以纠正引导,即食指表示指挥命令,让孩子接受一定约束;拇指表示表扬,让孩子在规矩中有自由空间,多表扬,树立自信。专家支招 确立规矩减轻压力 过多约束孩子的自由会让他感到压力,所以要及早确立规矩。孩子在有序的规矩中生活,是压力最小的,这时他们是自由的。家长要与小孩交流,定下明晰的规矩,要有边界,不要停留在表面的命令,让小孩获得最大的自由发展空间。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多家长反映孩子要么总做不完作业,于是不断呵斥,出现这种情况要规定孩子在指定的时间段完成作业,一旦完成就予以奖励,让他玩。如果不能在指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可以分时间段部分完成,如果还不能完成就降低目标,先完成50%,待完成后再继续加任务。这样不仅能帮助孩子养成快速做作业的学习习惯,也让孩子有自由放松的时间。燥热食物会诱发有些食物会促使抽动症的发生,比如含食物添加剂、色素、咖啡因的食品等,还应尽量避开热气、煎炸、辛辣的食物。另外要注意皮蛋、煎炸等含铅多的食物,尽量避免食用。心理疗法是重要手段心理疗法是治疗抽动症的重要环节,包括心理转移法、行为疗法、认知支持疗法。心理转移法是指孩子抽动发作时转移其注意力,缓解紧张焦虑;行为疗法是对孩子进行相反习惯的训练,比如发生抽动时进行闭口训练等。 孩子患病,如果家长还唠叨、过分管制、训斥,会加重病情,要正确认识。抽动症不会影响智力也不会有器官性病变,家长不必把负面情绪传给孩子。鼓励孩子,让他主动参与治疗。 温馨提示 年4月10日——4月11医院儿科主任张纪水 1、拨打——或直接预约北京专家号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