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岁的小易是广州某小学的三年级男生,可他上学近三年老是“坐不住”,上课时经常窜位,干扰周围同学。在此建议小易的父母在日常作出三方面的改变,从培养亲子关系开始,纠正儿子的心态。 案例 缺乏关怀让他“坐不住” 9岁的小易是广州某小学的三年级男生,五官端正,身材高大,可最大的爱好是看电视和玩电脑游戏,上学近三年,依然“坐不住”。据老师反映,小易上课时经常窜位,干扰周围同学。给家长投诉多次后,医院看,诊断为轻微多动症,选择的中药治疗却始终效果不明显。 外婆跟小易一家同住,父母都忙于工作,爸爸更要周末才回家。后来家长找到我。从家长的口中了解到,父母对小易的成长难说不上心,给他报名数学、英语(精品课)、跆拳道等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周末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习中度过。回到家后,小易的主要娱乐活动就是看电视和玩电脑游戏。通过家长的描述发现,小易生性好奇,但专注度不高,人际网络构建不好。 “依据多年的经验,低年级儿童的问题,大多数是父母或家庭自身存在问题的一种反射,如果父母尝试做出改变,儿童会很敏锐的感知到这种改变,并相应的做出调整。”我认为,小易缺乏的是父母在生活中的关怀。 培养亲子关系,纠正孩子心态 我建议小易的父母在日常作出三方面的改变,从培养亲子关系开始,纠正儿子的心态。 首先要增加亲子活动时间,带孩子远离电视和电脑。父母应利用周末的时间多跟儿子一起参加活动,“这个年纪的孩子精力很旺盛,可以多带他户外活动,尽量让孩子远离电视和电脑游戏。也可以和其他家长联合,一起活动,培养孩子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 此外,父母可尝试写亲子陪伴日记,加强沟通和了解。“一方面通过亲子陪伴日记,可以让父母更用心的观察孩子。另一方面,使父母双方彼此都能够更全面的了解孩子情况,了解两个人面对孩子成长问题的不同看法和观点,以便于进一步沟通。” 最后,不能给孩子贴标签,应多鼓励。批评孩子之前,要问清事情的原委,“孩子向自己反馈的问题,不要直觉反应就是孩子不对,而是要客观公正的参与调查,培养孩子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发现孩子朝着父母期望的方向做出改变时,要给予积极的鼓励,但最好不要大量用物质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