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名家儿科专家周峰然提醒孩子老挤眉

时间:2018-1-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摘要

孩子经常挤眼弄眉,很多家长都会认为是眼睛的问题。专家提醒,面部五官经常不自主抽动可能是小儿抽动症在作怪。如果孩子出现这些问题,家长要仔细观察,及时带孩子就医。

孩子老挤眉弄眼可能是小儿抽动症

经常眨巴眼,小心抽动症

最近,市民张女士3岁的儿子总是搓眼睛,还喜欢眨巴眼。开始张女士并没有在意,后来儿子眼睛明显发红。她感觉不对劲,医院,经过眼科医生检查后,确诊为结膜炎。医生让孩子近期不要看手机等电子产品,还让张女士观察孩子表现,小心抽动症。

“什么是抽动症啊?为什么眨巴眼睛会与抽动症联系上?”听到医生的诊断,张女士吓得不轻。

“小儿抽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多发于2岁以上的儿童,该病主要表现为面部五官多个部位同时抽动,比如眨眼睛、鼻子一囧一囧、嘴角抽动、频繁清嗓子等等。”医院儿三科主任、硕士生导师周峰然解释说。

周峰然介绍,频繁眨巴眼睛也是抽动症的表现,如果只是单纯地眨巴眼睛还不能算是抽动症。如果眨巴眼睛、挤眉、清嗓子、耸肩等动作同时发生,就要怀疑是小儿抽动症。

“很多家长将多动症与抽动症混淆。简单区分来说,多动症主要是坐不住,而抽动症则是五官部位不由自主地抽动。”周峰然说,抽动症是一种明显遗传倾向的神经精神疾病,有研究表示,抽动症多发于2岁到青春期的男孩,发病患者中男女比例约为2:1.

小儿抽动症常被误诊为眼科、耳鼻喉科疾病

目前,国内小儿抽动症的发病率在5%左右。但由于其发病表现类似于结膜炎、咽炎、多动症等疾病,所以这类疾病很多容易被误诊,当作眼科、耳鼻喉科等疾病来治疗。

“门诊上时常会遇到被误诊的小患者,比如有的孩子经常眨巴眼,家长可能会误认为孩子看手机、电视太多了,用点眼药水就好了。可是用了一个星期的眼药水也没有好转,最后辗转才来到儿科门诊。”周峰然坦言,小儿抽动症开始表现为眨眼睛、皱眉毛,紧接着会出现吸鼻子,然后症状还会再多,可能会出现耸肩、“吭吭”清嗓子等一系列抽动动作。

周峰然强调说,虽然小儿抽动症对于孩子智力发育影响不太大,但会影响孩子的整天形象,如果不及时治疗,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将来成年后症状会越来越厉害,并且整个人也会大打折扣,比如将来面试找工作,可能会不自主的做鬼脸,直接影响面试成绩。

少用电子产品、少吃加工类食品,避免诱发抽动症

“小儿抽动症目前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长时间看手机、电视等电子产品,容易诱发或加重病情。”周峰然表示,有的食物也是小儿抽动症的诱发因素,比如加工类甜食、巧克力等食物,这些食物容易使人兴奋,会诱发抽动症或加重病情。

除此以外,孩子经常情绪紧张、压力过大也是抽动症的诱发因素。周峰然说,门诊上遇到一个抽动症小患者,因为孩子经常扎眼、咧嘴,家长就认为孩子可能是调皮,一旦孩子出现这种奇怪的动作,家长就会很生气的责备孩子。结果孩子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抽动的症状越来越厉害。

“家长要多注意观察孩子,一旦孩子频繁出现挤眉弄眼等类似于抽动症的症状,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矫正。”周峰然建议,作为家长即使孩子患了抽动症,也不要给他太大压力。

此外,为了避免更多抽动症被误诊,周峰然还建议,如果孩子频繁扎眼、清嗓子,要先排除结膜炎、咽喉炎,如果确诊为小儿抽动症后,要采取矫正和药物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和孩子们交流,多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减少看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多进行一些户外活动,避免这些因素诱发或加重抽动症。

名医名家

周峰然

儿三科(新生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临沂市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诊疗范围:新生儿、早产儿疾病。如: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及儿童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疾病。

专家门诊时间:星期二

门诊地点:肛肠病区一楼

咨询

临沂市

医院

长按识别左侧







































儿童白癜风能治疗好吗
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