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个故事,感慨万千! 有一位女性,小时候来自农村,她拼了老命,才在大城市买了房,有了孩子。 可孩子一出生,她就陷入了更深的焦虑。 她总怕被人瞧不起,太想扒掉自己身上“曾经贫穷”的这层皮,于是,她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3岁的儿子身上。 她给孩子制定kpi,每天考核孩子的朗读、背诵是否达标。生活几乎捉襟见肘,可她仍要面子,给儿子报了国际幼儿园,还逼着自己和老公找兼职,赚钱换学区房。 但她没想到的是,孩子4岁的时候,身体突然出现问题,总会不自觉地颤动,医生诊断为“小儿抽动症”,原因是孩子压力太大,才会“精神疾病躯体化”。 拿到儿子的诊断通知书,她泣不成声。 她也终于明白,来自农村又如何?不成功又如何?没有什么,能比一个健健康康的孩子更重要。 其实这位妈妈的焦虑,也是万千中国家长的缩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大部分父母的心愿。 而本该无忧无虑度过童年的孩子们,被迫承受着超出能力范围的课业竞争和精神压力。 近些年来,儿童抽动症的发病率逐年上涨,这跟家长不当的教养方式脱不了干系。 据统计,我国现有18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人口数量达到3.6亿,抽动症患病率与发病率分别在5~11‰和1%以上。 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大约共有万~万左右患病儿童,每年约有36万名新发病儿童。 这些数字触目惊心!虽然抽动症是由遗传、体质神经、感染免疫、社会环境、心理等多方因素所致。 但如今,心理精神压力在小儿抽动症的诱因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家长们不得不重视。 你可能想说,自己也不想这样,身处这个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你也是被迫随波追流。为了孩子的将来,不得不督促他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可是这样的教养方式真的能让孩子更优秀吗?我看未必! 尽管很多孩子在表面上臣服于家长的权威之下,努力学习,拼命上进,但身体却在以各种方式报警和反抗。 所以无论是抽动症的治疗,还是预防,舒缓孩子的精神压力,改变家长的育儿观和教育方式都是很关键的一环。 除了家庭,学校和环境给孩子们带来的文化焦虑、同辈压力已经够他们受了。 如果家长这个时候不是为孩子减压,反而给他们更多的心里负担,那你可能就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怎样帮助孩子缓解精神压力呢? 想要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还得注意孩子精神世界的建设,父母“无条件”的爱、良好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可或缺的。 世界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认为,好的父母会提供抱持性环境,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给予认可,当孩子受到挫折时提供支持。与其逼着孩子优秀,不如用爱去支持孩子成为他自己。或许你可以这样做: 一、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 要想帮助孩子克服压力,先要了解孩子心理上有什么压力、压力从何而来。 只有父母肯放下权威把心交给孩子,孩子才肯把心交给父母。这样,你才能了解孩子心理压力的真实情况,才能够针对问题帮助他们。 二、帮助孩子面对恐惧 有时孩子会因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比如不自觉耸肩、眨眼、做怪动作或发出怪声遭到嘲笑、孤立,而感到恐惧、不知所措。 这时,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让他勇敢接受自己的病症。 不要因为自己的特殊性感到自卑和恐惧,告诉他,即便跟别人不一样,但爸妈一样爱你,会陪着你一起面对。 三、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经验 你小时侯一定也遇到过和孩子类似的困惑,当时是怎样对待的或现在遇到了难题是怎样处理的,这些都可以用孩子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孩子分享。 孩子知道了父母原来也常常会面对压力和烦恼的时候,他们对父母所说的话就比较容易听进去了。也就是所说的共情的力量吧! 四、关心孩子心灵的成长 鼓励孩子培养兴趣爱好、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这对舒解孩子的心理压力是大有裨益的。 不要强迫孩子去学这个、学那个,多听孩子自己的意愿。支持孩子做真实的自己,关心孩子交的朋友,和所想所做,让他轻松愉快地度过少年时光。 温馨提示: 如果孩子出现频繁眨眼、耸鼻、撅嘴等面部扭曲表现,摇头、清嗓、耸肩、甩手、抖腿等抽动行为,以及怪叫、污言秽语等发声行为,请及时询问专业医生,医生会帮助评估孩子的情况。 医院邀您共同北京治疗白癜风得多少钱北京治疗白癜风得多少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