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山东的刘女士就有这种经历,5岁的女儿老是眨眼睛,还经常调皮似的眨个不停,经常做出很奇怪的动作和事情。刚开始认为那只是孩子调皮的表现,但是长时间下来觉得女儿的行为异常于其他孩子,觉得不放心,医院检查,确诊原来是抽动症。 孩子频繁眨眼睛是抽动症在作祟 抽动症是一种以多发性不自主的抽动,语言或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发病初期会表现为短暂、快速、突然、程度不同的不由自主动作,开始为频繁的眨眼、挤眉、吸鼻、噘嘴;张口、伸舌、抽搐、、噘嘴巴、装鬼脸、脸部扭曲、耸肩膀、摇头晃脑等。 抽动症常见症状 (一)面部抽动症:孩子会表现为眨眼、翻眼、斜眼、扬眉、皱眉、撅嘴、咧嘴、歪嘴、张嘴、伸舌、皱鼻子等。 (二)奇怪的发声:干咳声、吼叫声、坑吭声、或者随地吐唾沫、不时的骂人等等。 (三)头颈部抽动症:孩子会表现为点头、摇头、仰头、扭头、挺脖子、耸肩等。 (四)躯干部的抽动症:孩子会表现为挺胸、扭腰、鼓肚子、吸肚子等等。 (五)肢抽动症:患儿会表现为搓手指、握拳、甩手、举臂、扭臂等等。 (六)下肢抽动症:孩子会不停的抖腿、踢脚、踮脚、跺脚、屈膝,甚至步态异常 抽动症的临床特点有哪些?目前将抽动症归属在“行为障碍”范围。多好发于儿童,男孩多于女孩,以4-12岁发病者较多见,13-18岁仍有发作。女孩比男孩发病早,治疗见效较男孩慢,抽动症如治疗不及时,可延至成人,极少数至青春期自行缓解,大部分逐渐加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 抽动症是以面部、四肢、躯干部肌肉不自主抽动伴喉部异常发音及猥秽语言位特征的综合症候群。其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抽动症发病时患儿主要表现:面部小肌群不随意地抽搐或跳动,并常有快速、突然、频繁、无目的抽动。常发于脸、颈、肩部,多为眨眼、皱眉、皱额、点头、摇头、努嘴、伸脖、耸肩、吞咽等单调、重复、不能控制的动作。 抽动症也可表现为:躯干、四肢肌肉的抽动,出现扭腰、转体、投手掷足等动作。紧张时抽动加剧,分散注意力时抽动症症状减轻。运动的特点为不自主、反复出现,抽动的部位及强度、频率均可发生变化。 抽动症给孩子带来哪些危害? 抽动症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抽动症症状的表现常常被同学嘲笑.奚落.使患儿产生自卑,性格孤辟,久而久之孩子变的孤独,不愿与人接触,甚至对嘲笑者产生报复、敌视心理,这样很容易使孩子走上犯罪道路。抽动症造成心理的伤害远远大于疾病本身造成的痛苦,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家长应引起重视。 如何区分孩子是多动症还是抽动症? 生活中,大多家长朋友都会将儿童抽动症和多动症相混淆,分不清孩子到底是多动症还是抽动症,这两种疾病确实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是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疾病,给患者的危害也不同,那么如何区分多动症还是抽动症? 招数一:“多动症”有别于好动、调皮好动。 调皮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如果孩子躯体活动明显比同龄儿童多,且自控力差,不能安静下来,就要警惕您的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 招数二:“多动症”不一定都多动。 有些家长认为“多动症”就是有多动的表现,事实上,在多动症患儿中,有些并没有活动过多的表现。她们平时并不多动,看上去很文静,但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是老师眼中的“聪明笨小孩”,突出表现是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学习困难,做事拖拉,粗心大意,久而久之,易产生自卑、消极心理,出现厌学、逃学、说谎等行为。为此,有些并不多动的孩子也可能患有“多动症”,这一点应当引起家长注意。 招数三:频繁做鬼脸——当心“抽动症”作怪。 有些孩子喜欢不同场合地频繁眨眼、皱眉、抽动嘴巴、摇头耸肩扮各种怪相,有时还伴有脖子抽动,家长以为是孩子不学好、染上了坏习惯,而大声制止或批评警告,甚至棍棒相加,但丝毫没有改正的迹象。事实上正是这种主观判断上的错误耽误了孩子的治疗,因为很可能孩子患上了“抽动症”。 以上内容就是儿童抽动症和多动症区别的相关介绍,不管是多动症还是抽动症对孩子来说影响都是很大的,都不能耽误对疾病的治疗,对这一疾病的宝宝,家长要有耐心,正确指导孩子的做法,并且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免错过佳治疗期,影响孩子一生。 专治白癜风偏方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崔永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