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31118/4292721.html _ 宋莎的女儿患有多动症,在学校遭受歧视与霸凌。作为家长,她也受到无数指责与唾弃。她想要摆脱命运的桎梏,让生活回到正轨,可敏感、偏执让她离这个目标渐行渐远。“妈妈,班上有个女孩动不动就哭,大家都在背书,书里有‘燕’字,她就哭,因为她的名字叫曾小燕。”“妈妈,我们在上课,曾小燕突然跑出教室,说是蝴蝶把她吸引出去的。”“妈妈,老师让曾小燕回答问题,她不会,哭了一节课。”年9月,刚上一年级没有多久,女儿就跟我提及这一茬事儿。我想着可能是幼儿园的分离焦虑延续到小学了,就跟女儿讲:“有些小孩子和妈妈分开后就不自在,闹情绪,你可以多关心关心她。”“老师组成好几个小组,轮流陪她玩,哭了哄她,我也是小组成员。”女儿很自豪地说,“可是,她连老师也不怕,经常当着全班的面对老师大喊,‘我要杀了你’,有一次老师都给气哭了。”那时候,老师还没有制定家长群群规,群里经常发生家长吵架的事。家长们的矛头几乎都指向过曾小燕,个个对她的劣迹耳熟能详。起初,曾小燕的父母还积极回复,后来就越来越沉默。一年级的万圣节,班长妈妈在麦当劳组织了活动。活动开始一小时,曾小燕父母带着她来了。她穿着一件雪白的天使裙,头上戴花环,拿着魔法棒,非常美。可是,活动的氛围顿时变了,接连几个同学哭了起来。曾小燕拿着魔法棒胡乱敲打他们,嘴里还说着“真好玩儿”。一位妈妈毫不客气地对曾小燕的母亲说:“在学校就打了我们好几回了,在家长眼皮底下还敢打。”曾小燕的母亲名叫宋莎,瘦瘦的脸上架着一副眼镜,头发扎起,整个人显得干练、机敏。她讪讪赔笑,拉着她跟孩子们一个个道着歉。活动还没结束,一家三口就灰溜溜地走了。临时走,曾小燕还哭喊着“我还要玩”。家长们议论纷纷,结论就是:没有家教。图电影《结婚礼服》万圣节后,曾小燕和女儿成为同桌。我告诉女儿,你可以好好管理她,管好了她就不会给你造成麻烦,真受不了,我就去跟老师说一声。最终,女儿选择跟曾小燕同桌。没过多久,一次我接女儿放学,看到宋莎拉着曾小燕提前出校。一起接送的邻居说,你不知道,因为曾小燕各种不良行为,老师让家长来陪读。一个大人天天坐在教室后面陪公主读书,这日子可不好过。邻居继续说,她不来,别的同学都遭殃,曾小燕每天惹这个弄那个,搞得老师和学生们没法专心上课。谁家孩子和曾小燕同桌,家长都要去老师那里闹,也就只有你家愿意跟她同桌,没让她转校都不错了。当晚,女儿兴奋地跟我讲:“妈妈,现在曾小燕妈妈来陪读了,她一惹我我就告诉她妈妈”,看着女儿的笑容,我竟然不知道说什么好。到了二年级,我打算给女儿报个画画班。刚进画室,就碰到曾小燕。她跑到女儿跟前,摸她的头发。等女儿坐下,不管旁边有人,非要坐女儿跟前,一直动她的白纸。看着女儿不胜其扰,这个画画班再好也不能报了。在沙发上坐着等女儿的时候,我看到宋莎从古筝室出来。一见面,她满脸堆笑地说:“我经常听小燕提起你们家敏敏,她说敏敏是学霸,现在小燕已经和至少一半的同学同桌过,只有你还没有打电话投诉过我们……”她讲了一大堆好听的话,简直把我女儿夸上了天。人都是爱听好话的,很受用。我被夸得晕头转向,脑海里迅速找曾小燕的优点,“还好啦,小孩子的事情让小孩子解决。你们家小燕长的甜美,人也可爱。”后来,宋莎的嘴一直没有停下来。“要是可以做一头鸵鸟,我真愿意永远把头埋起来……”从幼儿园开始,曾小燕就天天惹是生非,老师和家长一天都不知道投诉多少遍,一会儿撕了小朋友的衣服,一会儿抓了小朋友的脸。她一边上着班,一边电话指挥外婆这样那样,想着那时还小,大了自然就好了。谁知道上了小学,还是这样子,现在功课紧了,也不敢动不动请假,怕她跟不上。可是一天里班主任的电话都接不过来,上班时开会都不敢手机静音。图 电影《结婚礼服》班主医院检查。结果出来,是多动症,需要药物治疗。宋莎既开心又难过,开心的是,孩子这是病不是家教出了问题,难过的是怎么得了这种怪病。医院多了,宋莎才发现这种“惹是生非”的孩子一抓一把。后来,班主任非让去陪读,她只好辞工去陪了几个月,效果也不好,孩子坐不住,强行坐在那里,眼睛也不看黑板。不止老师,家长们更是电话不断,“对不起”都成了她的口头禅。几个家长轮番打来电话,说小燕欺负他们的孩子,回来问小燕,只是哭,每天都红肿着眼睛回来,一句话也说不清楚。看着是又心疼又生气。宋莎举起手机,最新款的苹果,是她老公送的生日礼物。当时不知有多喜欢,心心念了很久,现在像是不定时炸弹,害怕拿起它,电话一响就浑身打颤。正愁不知道怎么安慰她,宋莎倒自己打了个圆场,说:“哎呀,怎么净给你说些不好听的。她爸说你去学学古筝,陶冶陶冶,正好也算胎教了,争取这次生个健康宝宝。”我这才注意到。她的肚子已经隆起,连忙说“恭喜恭喜”。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这类孩子的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主要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广度缩小、注意时间短暂,不分场合的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等。经常被调侃的“多动症”,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病。我查阅相关新闻,国内这种病的患儿数量超过万,相当于17个孩子中就有1人患多动症,就诊率却仅为10%。我跟女儿讲了曾小燕多动症的事,告诉她这是一种病,很多行为是她控制不了的,希望她对曾小燕包容一点,不要去扩散这件事情。之后,女儿倒是真的对曾小燕更用心了一些,但还是经常会为此烦恼。宋莎察觉到这点,像是溺水者抓住浮木,总是约着我聊天。她本科学的是英语专业,辞职前,在一家总部位于香港的大型跨国集团公司做项目管理。三十出头,准备考项目管理师(PMP),正处在事业上升期。谁知一切都让多动症打乱了。有一次,她聊得起劲,突然打了一个冷战。过后解释,在学校陪读落下毛病,一听到《童年》的旋律就不自觉打颤,因为那几个月,学校广播站天天播这首歌。又过一阵子,她开始管我叫姐,说她只有一个弟弟,没有姐妹,看到我就像她姐一样。后来,她生了二胎,我去看她,给孩子封了一个红包。她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图 电影《结婚礼服》我过生日的时候,宋莎给我送了好大一束鲜花,也不知道从哪里得知我的生日日期;我女儿生日的时候,她还买了一套书和一个公仔熊专门送过来。有一阵子,我也真把她当成亲妹妹了,主动说“生了二胎事儿多,需要帮忙就说”。实际上,我没帮什么忙,只是报以理解和宽容,她就这样感激。同样是女人,我能想象到,她有多无助。只是跟她交朋友,我有时还是会犹豫。有一次,邻居看到她来找我,脱口而出“她为什么来找你,你怎么跟她有联系”,那种语气和表情,像是宋莎也有多动症似的,我窘得不知道怎么回答。后来,有那么几回,她因为二宝生病,请我帮她接送曾小燕。有一次,曾小燕在我家里吃晚饭。那天,家里正好有亲戚在。她吃饭依然没样子,用手抓饭菜吃,还把嘴里的饭吐进碗里,在饭桌上不断抱怨奶奶不好,偏心姑姑的孩子。亲戚看到她那个样子,没好气地说:“你这样,奶奶想偏心你也难哟。”这种话,曾小燕听不懂。晚上八点多,宋莎把她接走,前脚刚走,亲戚就不满地说:“少跟这样的家庭来往。”尽管我给他解释了多动症,亲戚依然断定“这就是没有家教的表现,什么多动症,别把自家孩子带坏了”。亲戚的想法代表了很多人,这也是宋莎最悲伤的原因所在,本身已经承受孩子各种各样的劣迹,还得应付来自外人的歧视。可是,有些同情,多流几次泪、多捐几次款、心里想想,很简单,一旦做起来太难了。有一次,中午快放学的时候,因为手机静音我没有接到宋莎的电话,打回去的时候她已经请人帮忙接孩子了。我心里竟然有点窃喜,转眼又自责了很久。一天下午,宋莎带着二宝来家里玩。我好心劝她,讲起曾小燕说奶奶的坏话,建议她不要把大人的恩怨过早灌输给小孩子。她一下歇斯底里起来:“我没有人倾诉啊,老公不能说,一说就吵架,我妈也不能说,怕她担心,又没啥朋友,我就是要让女儿知道,我过得是什么日子”,说着激动地左手狠狠地拍在餐桌上,把怀里睡着的二宝也吓醒了,大哭。这个话题,勾起她暗藏在心里多年的怒火。她把这些年来的苦一股脑儿地倒了出来,大都因曾小燕而起。婆婆要给大儿子带孩子,没办法帮到他们,偶尔帮下忙,经常拿姑姑家的孩子跟曾小燕比较。她妈妈帮忙带了五、六年孩子,在老公跟前没有落一点好,她老公还踢过母亲一脚,总嫌母亲把孩子带坏了,说她和母亲纵容孩子,才会造成这样的不良行为。她想过好多次离婚、离家出走,可是放不下孩子。一次跟老公吵架,甚至拿起菜刀,打算同归于尽。直到有了二宝,生活似乎才又有一些盼头。一个曾经温柔的女人,就是这样被生活熬疯的。可是,哭过、骂过、狂躁过,转身日子还得照过。宋莎跟她老公分析了一下,最后得出结论:说不定曾小燕的成绩上去,就算有点小动作,老师同学也没有那么烦她了。两人达成共识,她主要抓小燕的功课,老公负责二宝。每天吃过晚饭,老公带着二宝去溜达,她全身心地辅导曾小燕的作业。她打算主攻英语,毕竟那是她的强项,还把处理曾小燕的“外交”事宜也推给了老公。我不置可否。对他们来说,每次尝试都是一次希望吧。后来,女儿有一天回来讲,曾小燕的父母去跟校长申请,曾小燕的家庭作业不用做了。女儿说,反正她也天天不做,这样正好可以不扣她们组的分。又一次努力失败了。孩子们四年级的时候,宋莎说,曾小燕每天回家打自己的头、胸、大哭大闹,说什么都不愿去学校,还说要跳楼,问她为什么,只是哭,什么也表达不清楚,有时候想放弃她了。后来断断续续地讲,才有点眉目。大概是一个叫林梓童的女生,总是欺负曾小燕。我回去问女儿。女儿说,班里同学大多数不喜欢曾小燕,林梓童打着为大家出气的名义,经常聚集一些人骚扰她。比如排队时,曾小燕不小心踩到林梓童的白鞋子,她就推搡着她转一圈,后面很多人接着推搡曾小燕;下过雨后,林梓童故意把曾小燕绊倒在水坑里,她不仅纠集几个同学看笑话,还不让同学扶她。大家都很喜欢林梓童,认为她替大家出了恶气,成为正义的代表。即便闹到老师那里,曾小燕只会哭,老师还会再训斥她一顿。宋莎找到学校,班主任完全向着林梓童,明里暗里让她回想一下,曾小燕惹过的麻烦。她气不过,又找到教导处。最后,班主任被迫在教室里批评了林梓童,这事才算了结。可是,梁子算是结下了。没过多久,曾小燕扇了林梓童一巴掌。家长群里炸开锅,林梓童的父母轮番轰炸,“要是你们女儿不正常,就把她送到特殊学校去,别在这里祸害人”“下午检查费用单在这里,赶紧把钱给我们”“如果再不出来解决问题,我就天天去学校问候你女儿”。此前,也有家长在群里轰炸,我已经司空见惯。大多数家长只是抱怨,说说气话,或者找老师投诉、让自家孩子离曾小燕远点。没想到,林梓童的父母动了真格的。下午去学校接女儿放学。女儿气愤地说:“今天中午,林梓童妈妈带着林梓童来我们教室,把曾小燕叫到讲台上,让林梓童回扇曾小燕一巴掌。林梓童不好意思,她妈妈直接拿着她的手,打在曾小燕脸上。曾小燕哭得死去活来,班上很多同学还说活该。打完后,她妈妈还一脸委屈地说,同学们对不起,阿姨也实在没有办法。”提起林梓童,女儿说,其实林梓童也挺好的,对她和班里别的同学都挺仗义,但是一到曾小燕跟前,就像变了个人,就是要整她、惹她、烦她,还口口声声说“谁让她天天欺负别人”。我给宋莎打电话。她并不知道曾小燕在教室挨巴掌的事,只是跟我说,林梓童的妈妈坚持要块钱医疗费,还要道歉。她老公不答应,说他们在群里说的那些话,足以去告他们。那些天,宋莎整个人都变得歇斯底里,甚至不时冒出一些可怕的话。“我总怀疑是生她时麻药打多了,怎么会生出来这个样子的废物”“天天回来把我当垃圾桶似的,说哪个哪个同学又被老师批评,也不看看自己”“我都已经放弃她了,有时候想想她怎么没有死掉,或者我怎么没有死掉”“幸好有二宝,否则我的日子怎么过”。年4月份,女儿五年级了,曾小燕还是她的同桌。那时,我在郑州陪护住院的婆婆,每晚都会给女儿打电话。平时总是急着挂电话的她,有一晚跟我聊了近一小时。女儿说,她实在受不了曾小燕的恶搞小动作,打算靠成绩,让老师换掉曾小燕。其实换掉她很简单,只要我向班主任投诉一两次就行了。女儿想了想,说,那样就算了。直到六年级毕业,曾小燕几乎都是她的同桌。可是,成人世界复杂得多。和宋莎每一句对话,我都要小心翼翼,生怕刺激到她的敏感点。生活顺遂的时候,我能认真倾听她的抱怨,体会她烦躁的情绪,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自己焦头烂额的时候,无法当她的情绪垃圾桶。我开始害怕接她的电话,害怕听她反复述生活的不幸,仿佛这种不幸会传染。这样的友谊,实在没法维持长久。直到疫情期间,上网课,班主任为了管理好班级,让各个小组长每天统计交作业情况,以此来奖罚小组。有一天,班主任打电话给我,说女儿的小组几乎每天都是最后一名,是曾小燕拖了后腿。我怀着忐忑的心情给宋莎发了一条措辞极其小心的长信息。她很快回复,寥寥数语,大概就是尽量按时完成。我突然意识到,我和她已经倒退回陌生的阶段。搁在以前,她一定会讲曾小燕怎么难管教,她的生活多么困苦。现在,倾诉的门掩上了。图 电影《结婚礼服》记得几年前,跟宋莎聊天,问到她和老公是怎么相识的。她说,毕业进入第一家公司,对面坐的就是他老公。听说她是英语专业的,他有事没事就拿些英语资料来请教她,而她知无不言。慢慢地,两个人走到一起。后来,她问过老公,为什么选择她,老公说她爱笑、说话柔声细语。直到现在,我都能想起她回忆往事时羞涩的样子。一个爱说爱笑、温柔的女孩,那是她原本的底色。 作者 丁太 推荐阅读 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