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有不少家长为学龄期子女的“挤眉弄眼”或“反复咳嗽”而苦恼,而且反复就医且成效不大。到底是什么原因?记者通过采访儿科专家了解到,这或许是抽动症惹的祸。 孩子爱挤眉弄眼家长以为“坏习惯”作祟 小学二年级的浩浩是个聪明可爱的男孩,一次和班里同学打闹时被老师批评了,爸爸知道后打了他一顿。浩浩很害怕,从此就落下爱眨眼的毛病,一紧张就眨眼。随着时间的推移,浩浩的毛病不断增加。 为此,妈妈带他看过眼科、耳鼻喉科等,用药后均未见好转。后来妈妈认为这个是坏习惯导致,在家总向他发脾气。但浩浩不但改不掉,原本活泼的性格也变了。最后,家里人带医院寻求帮助。 病因:儿童抽动症惹的祸 “经过检查和分析,我们发现孩子患上了儿童抽动障碍。”曹小儿说。中医认为该病属“肝风”范畴,小儿肝常有余,神气怯弱,肝属木而主风,风善行而速变。经过一段时间中药调理,配合专业心理疏导,目前浩浩情况有所好转。 抽动症表现为频繁眨眼、挤眉、噘嘴等,后期出现如耸肩、扭颈、四肢抽动等。发声抽动常有多种,具爆发性,反复发声、清噪子,入睡后症状消失。 发病率逐年上升恐与电子产品有关 近年来儿童抽动症呈逐年上升趋势,可能与长时间接触电视及平板电脑、玩电子游戏及手机有一定关联。 儿童抽动症发病时间短(一般不超过一年)及症状较轻的孩子无需药物治疗。治疗原则以心理调适为主,药物治疗为辅。不要错过6岁到12岁的治疗黄金时间,否则症状将延续到成人。 专家提醒:抽动症儿童应注重心理治疗 对于抽动症患儿日常护理,家长要合理安排好孩子日常生活,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饮食上最好配合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清淡含维生素高的蔬菜水果,不要暴饮暴食。尽量不喝含咖啡类的饮料以避免过于兴奋,避免海鲜发物和辛辣食品。 心理治疗主要是解决儿童的情绪问题与其它伴随症状。消除诱发因素,恢复儿童自信,防止发生其他心理问题,起到药物治疗不能代替的作用。 ↓↓↓点击阅读原文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权威北京哪看白癜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