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多动症的腹针治疗方法

时间:2018-4-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小儿行为异常性疾病,临床以多动多语,冲动任性,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为特点。据报道,该病发病率国外约为1.2%~20%,国内在1.5%~10%之间。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儿童多动症是儿童精神病方面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当前儿科学、神经精神病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一项综合性重大课题,已引起儿科工作者和社会学者的广泛重视。

儿童多动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目前对儿童多动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国内外学者均认为该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归纳起来主要有遗传因素、轻微脑损伤、脑发育不成熟、工业污染、营养因素、家庭和环境因素、药物因素等。

  中医学认为,人体阴阳协调,则神志正常,若阴阳失和,则神不宁、魂不安、意不固、志不坚。小儿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调,或因他病所伤,造成体质偏盛偏衰,动静变化有所失制。其脏腑病变多表现为心、肝、脾、肾四脏的功能失常,而以肾阴不足为本,虚阳浮亢,心肝火盛为其标。

儿童多动症的诊断:

  根据国际诊断标准,儿童多动症必须有注意涣散、冲动任性、活动过多3个特征,且6岁以前开始出现多动现象,至少持续6个月以上。

  注意涣散做事情往往有始无终,上课常常不听讲、注意力容易随境转移,很难集中思想做功课和从事其他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的事情,很难坚持做某一种游戏或玩耍。

  冲动任性往往想到什么就做什么,过于频繁地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不能有条不紊地做事情,需要他人予以督促照料,常在教室里突然大声叫喊,在游戏或集体活动中不能耐心地等待轮换。

  活动过多坐立不安,经常奔跑,难于呆在教室座位上,躺在床上还常常扭动翻身,终日忙忙碌碌,没完没了。

在应用上述诊断标准时,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在允许的活动场合,如下课、放学后,不管孩子的活动多么厉害,也无诊断意义,只有在不该活动的场合,如上课时、做作业时仍约束不住自己,始终动个不停,才有诊断意义。第二,如只有活动过度而无注意力涣散,不能诊断为多动症。相反,若注意力涣散明显而无活动过度,也应考虑有多动症的可能,因为有的儿童属所谓“不伴多动的多动症”。

辨证论治:

肾阴不足肝阳偏亢主要表现为烦躁多动,冲动任性,神思涣散,难以自控,动作笨拙,五心烦热,两颧发红,舌红少苔,脉细数或弦细而数。治宜滋阴潜阳,补肾平肝;

心脾气虚主要表现为神疲乏力,神思涣散,注意力不集中,记忆不佳,食欲不振,失眠多梦,舌淡苔白,脉象虚弱。治宜健脾养心,益气安神;

  湿热内蕴痰火扰心主要表现为多动不宁,烦躁易怒,胸闷纳呆,痰多口苦,口渴多饮,便干溺赤,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化痰宁心。

腹针治疗理论:

腹针中医理论为指导,其精华是以腹部的神阙为调控系统,提出人之先天,从无形的精气到胚胎的形成,完全依赖于神阙系统。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腹部不仅包括了内脏中的许多重要的器官,而且还分布着大量的经脉,气血向全身输布,也是审察症候,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部位。因此其治疗内脏疾病和慢性全身疾病疗效显优势。

其治疗体系为以腹部的肚脐为中心进行调控,因为人在出生前,脐带是维系生命的纽带,人体的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依赖于脐带的输送。腹部又是五脏六腑会聚的地方,所以采取腹部穴位治疗可调整全身的经络,而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的目的。

腹针治疗方法:

主穴:引气归元(深刺)腹四关(双中刺)大横(双中刺)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
中科医院曝光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