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较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1.秉承中医传统脉学理法 中医传统脉学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几千年来历代临床大家成功与失败经验的总结,是真经,是实学。以科学的态度,秉承中医学传统脉学理法,是实现发展中医脉学目标的基础。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不读王叔和临证多蹉跎。在心易了,指下难明,非所欲也,指下易了,在心难明,更非所欲。因而,只有发扬传统脉诊,方能谈得上选择相宜脉萃习承,临证做到心-指-脉-心的信号(征-象-心理-体质-病-证)碰撞,产生火花,心中有(病证脉、体质脉、志意脉)像,指下有感,脉中有征,心像与脉征对照互相证明,实现有形证明,无形意之境界。 基于以上认识,在学习继承历代中医诊法典籍的基础上,将读脉学舌心得路径总结为“把脉周学海,看舌张山雷”。解读38脉,发微《脉诀阐微》,缕析《龚廷贤太素脉秘诀》。但勿庸置疑,中医脉学发展史上也或多或少存在后人凭想象推论层层涂抹,甚至抓住单一概念添油加醋过度扩充使用的事实。人类对早期形成的学科的重建和理解,一直便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如何“合理”地剥去一些荒诞不经的成份,寻求出“可靠”的科学事实来,希腊人如此,犹太人如此,倒很少是发现有不明添加物时就断然地弃置不顾。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中医传统脉学是研究的起始点。 2.学习汲取现代脉家精华: 中医脉学的继承发展,实际上就是中医脉学创造性的重建过程,我们可能有必要要知道,有些注定要坏去的东西只好由它去坏,又有些注定不会坏的东西,也不必太紧张担心它缺腿少胳膊。什么是注定会坏去的?中医脉学需要扬弃的东西?现实层面的“硬体”成就部分。什么是不会毁坏的?比仿说一些既有的创造成就。不必费心地探究固有成就的产权和源头,长期积累的理解和智慧,这些东西本来就是拿来学习用的,而不是保存用的,单项比赛比输了输不去,赢了,也不是就可以不费力地自然继承。对中医临床脉学闪烁流变过程中,不经意透露出的讯息线索的本质、形态、价值,从其不断获得和失去的意义中,站在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角度重新理解和审视,或许是中医脉学科学发展之途。在继承中医传统脉诊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寿氏脉学》、《金氏脉学》《许氏脉学》、《黄家医圈》基础上,受齐向华教授系统辨证脉素思想和许跃远教授微观脉学的启迪。拓宽临床脉诊的境界,形成了对现代脉家诊法的辩证理解,忘掉28脉,摸脉素,摸系统;忘掉脏腑定位,摸靶点,摸人;忘掉寸关尺,摸心,摸ABC(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舒张期),实际上不是真的让我们忘掉28脉、忘掉脏腑定位、忘掉寸关尺,而是提示我们脉诊时注意力的集中方向,不仅不用忘,而且要利用起来,变成优势。 3.潜心临证,重树儿科脉诊理念: 重新认识小儿脉诊的价值。(1)小儿脉诊研究相对滞后,可谓“小儿”脉诊。这既有历史原因,各家认识不一,如孙真人(真人不说假话)曾说过“宁医十男子,莫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莫疗一小儿,医有十三科,最难莫于小儿也”。闫季忠在为《小儿药证直诀》序:“医之为艺诚难矣,而治小儿为尤难,自六岁以下,黄帝不载其说”,“小儿之病,虽黄帝尤难之,其难一也。文献少;脉法虽曰八至为和平,十至为有病,然小儿脉微难见,医为持脉,又多惊啼,不得其审,其难二也。切诊难;脉既难凭,必资外证,然其骨气未成,形声未正,悲啼喜笑,变态无常,其难三也。望诊难;问而知之,医之工也,而小儿多未能言,言亦未足取信,其难四也。问诊难;脏腑柔弱,易寒易热,易虚易实……医荀难辨,何以已疾,其难五也。治疗难”。《医宗金鉴?幼科心法》“儿科自古最为难,毫厘之差千里愆(qian,过失之意)。气血未充难据脉。”《辨证录》“至于小儿,原不必切脉,以气血未全,各脉不十分准。鬼真君之论小儿,亦约略之辞,然而小儿纯阳,所生之病多是饮食之伤,惊疳吐泻之症。得此数言,以括其全,所谓要言不烦也”。《小儿药证直诀笺正》“小兒在三歲以內,脈極難辨,故古人以食指三關脈紋為據”。从而形成儿科临床现状,四诊侧重望问,优势扩大化,以至于倚重,《幼科铁镜》中说“小儿惟以望为主,问继之,闻则次,切则无矣。”《医宗金鉴?幼科心法》“儿科自古最为难,毫厘之差千里愆(qian,过失之意)。气血未充难据脉,神识未发不知言,惟凭面色识病因,再向三关诊寒热,听声审病兼切脉,表里虚实随证参”。忽视神圣工巧,空杯心态,多坐标,能合色脉可以万全,舌脉诊的优势互补。同时,儿科脉诊的难度亦是其客观规律,小儿寸口脉位短,难定位,就诊时易恐惧(恐惧白色工作衣)哭闹不安,影响气血脉象,难配合,切脉气血未充,脉微难见。难感触。只有多诊方能识脉。(2)儿科脉诊的优势,可以形容为“小儿科”脉诊。依据是,历代医家业已形成的丰富经验积淀,相关学科脉诊研究的飞速进步借鉴;小儿脉诊难凭的辨证观。单因素、典型性、客观性可评价,小儿脉诊,较成人因素简单,小儿疾病相对较单纯,病程相对短,并少与七情社会因素影响有关。 探寻小儿脉象的诊法与要素。切脉的方法,一指定三关。小儿寸口脉位较短,切脉常采用一指定三关的方法,即医者用食指或拇指同时按压寸、关、尺三部。并应取轻、中、重三种不同指力来体会脉象变化,切脉时间一般不少于1分钟。小儿脉搏次数,每因啼哭、走动等而增加,故以入睡和安静时最为准确。正常健康小儿脉象平和,从容和缓,较成人软/柔和而稍数,年龄越小,脉搏越快,因此不同年龄的健康小儿,脉息的至数是不相同的。小儿脉象的要素---气质、体质、病证,病要素,证要素。教课书将小儿病理脉象分类,一般比成人简化。儿科基本脉象,分浮、沉、迟、数、有力、无力六种。浮脉主表证,沉脉主里证,迟脉主寒证,数脉主热证,有力主实证,无力主虚证。6种脉象可以兼见,如浮数主外感风热,沉迟主阳气虚弱,脉数有力主实热证,脉数无力主虚热证等。当然,除以上6种脉象之外,其他脉象在儿科也可见到,如滑脉见于热盛、痰湿、食滞,洪脉见于气分热盛,结脉见于气血亏虚或寒凝瘀滞,代脉见于气血虚衰,弦脉见于惊风、腹痛、痰饮积滞等。 强调儿科脉感的训练与提高。应注意,(1)区分疾病类属,选择相宜脉诊方法:先有在心易了,后有指下易眀。精神行为病证,可选择气质脉诊诊法,重在诊脉象的统合、行动、态势、应变;体质脉诊,重在诊脉象的形状、气血比重。通过时间脉象与纵相、横相空间脉象结合,“各以其诊定质”;病证脉诊,外感病证,重感与应,脉象内外纵相相互作用。内伤病症,重动与静、亢与抑,脉象上下横相彼此均衡。神经功能病症,重在诊脉象势能、形气比重。(2)依据脉征特点,选择相宜脉诊指法:横向面的指下易眀,实现指与脉的空间(点--带-部-左-右)对接。(3)顺应脉象规律,选择相宜脉诊层位:纵向时的指下易眀,实现指-脉的时间(浮-中-沉)对接。 4.结合实践体会,充实完善融气质、体质、病证为一体的儿科脉学体系内涵: 有形证明,无形意。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诊察疾病显现于外的各种症状和体征,据此了解内脏的病变,推测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势,从而对疾病做出诊断,并为论治提供依据,这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但把证的确立基础主要建立在症状之上,尤其在儿科临床,其准确性、可靠性、客观性难以保障,因此证候诊断疗效标准的规范便难以实现。因此,应该把证的辨识和研究重心向脉诊、舌诊等体征方面转移。舌象外在显象,相对稳定固态,即时变化性差,空间性强,具有随意支配适合气质志意诊断,又有不随意支配也适合体质病证诊断,特异性高于敏感性。而脉象内在,不随意支配,呈即时自然态,时序性强,更适合病证及心理状态诊断,且敏感性高;儿科脉诊应从时空、维度、形状、态势,全面诊察志意脉象、体质脉象、病证脉象。验之与舌征症质,证之与生命精神魂魄志意,指脉互感,左右对应,诸诊合参,知直综合。 5.提出并创建与精神行为病证相宜的志意辨证诊治脉学: 志意脉诊诊法原理,以轻清重浊为的论。重在诊脉象的统合、行动、态势、应变。通过对整体脉象来去出入止至、形状态势、散敛紧松、清浊兼独、对指压刺激反应的综合对照,判断其形气的统合,气血多少,动态应变,当位顺时与否。诊察精、神、志、意、魂、魄证型,包括精或者神、志、意、魂、魄本身的有余、不足、异常的本证,精、神、志、意、魂、魄之间的失和谐的合证,藏舍、华显路径、显象形骸器官异常的兼证。 6.开展儿科脉诊科研设计与研究: 开展儿童过敏性紫癜脉象特征研究。通过临床观察符合入选标准的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分左右手总结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初步脉象特征,同时以过敏性紫癜为关键词挑选有具体病例举例(带有脉象信息)或辨证分型的中医文献,统计文献中本病的脉象特征,对两种脉象特征进行统计、比较、分析,得出儿童过敏性紫癜脉象的一个结果,采用此结果进一步结合位数形势四目分论进一步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特征脉象。位(脉搏显现部位的深浅、长短)、数(脉搏的至数和节律)、形(脉搏跳动的宽度、形态)、势(脉搏应指的强弱和流畅等趋势)。 开展多发性抽动症志意脉征研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探讨多发性抽动症的脉象特点。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例多发性抽动症患者,填写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及中医多发性抽动证脉象调查表,采集相关资料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聚类与证素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抽动症状发生频率较高的依次为眨眼、挤眼(68.3%)、清嗓/咽中吭吭声(48.3%)、耸肩(27.5%)、发声(25.8%)、努嘴、嘴角抽动(22.5%)、搐鼻(15.8%)、秽语(11.7%)、四肢抽动(10.0%)。前十位高频非抽动症状中前五位为精神症状:胆小(41.7%)、善惊(31.7%)、急躁易怒(31.7%)、睡眠不安(29.2%)、多梦/梦呓(18.3%);后五位为躯体症状:盗汗(15.8%)、纳差(15.0%)、咽红(12.5%)、腹痛(12.5%)、大便干(12.5%)。(2)多发性抽动症脉象病脉多在左手,以单脉计频次较高的为细脉62次、弦脉52次、涩脉34次、伏脉18次、沉脉11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