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眨眼小心是抽动障碍

时间:2021-6-2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在平时生活中,许多家长可能有注意到,小朋友在幼儿园时期有时候会出现轻微的一直眨眼现象,但是有的时候过一段时间自己就好了。

这种情况多了以后,很多家长常常以为这些抽动症状只是孩子的小毛病,长大就会好。也有一些家长会错误觉得孩子在外人面前不怎么这样,是不是因为这种眨眼可以自己克服。更有一些糊涂的家长,以为孩子是在挤眉弄眼,还要训斥孩子。

但是,大家要注意了,如果你的孩子一直有抽动症状,那么他可能有抽动障碍!

什么是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俗(ticdisorders,TD)称“抽动症”,是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以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障碍、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或抽动秽语综合征或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syndrome,TS)。抽动障碍是儿童青少年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障碍。据报道,约有5%-20%的学龄儿童曾有短暂性抽动障碍病史。

在我接触的众多案例中可以发现,当结束幼儿园生活成为小学生时,孩子的心理压力会增加,对于有抽动症状或有抽动倾向的孩子来说,是加重症状的诱发因素之一。等上了小学一二年级,有的孩子的抽动症状会全面爆发,甚至发出很多奇怪的声音,让父母感到手足无措,也非常恐慌。

如何治疗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到目前还不清楚。最新的研究表明抽动障碍可能是几种不同基因的组合以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抽动障碍的治疗目标主要包括两方面:

1.控制核心症状或目标症状。

抽动常常是治疗的目标症状,但也有些患者的目标症状是强迫观念和行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状等。目前随着认识的深入,我们渐渐认识到真正损害孩子社会功能、对孩子造成巨大伤害的都是抽动障碍的共病或并发症,所以积极控制并发症成为本病最重要的治疗目标之一。

2.最终的目的是恢复社会功能。

使患儿能够成为比较正常的成人,能够融入到成年人的社会里去。抽动障碍的管理发生在多个阶段,一般从综合评估和心理教育开始。当抽动导致身体或心理社会障碍时,需要行为和药物干预(第二阶段)。对于患有抽动症的医学难治性严重残疾患者,深部脑刺激是一种潜在的选择,但是年龄和目标选择需要进一步研究。

抽动障碍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的精神障碍。虽然起病于儿童时期,但是许多患者症状迁延,治疗困难,甚至延续到成年时期,导致终身疾患。因此,有效的治疗,尤其是药物治疗是改善疾病预后的强力手段之一。

关于治疗疗程,一般数月或1-2年,在减量的基础上逐渐停药。持续治疗的目的在于巩固疗效和减少复发。维持治疗时间一般在6个月-2年,或者更长,停药过早易导致症状复发。

维持治疗量是达到保持病情稳定的最低有效量为原则,一般为常规治疗量的1/2~2/3。结束维持治疗时采取逐渐减量至停药的方式更为稳妥。

所以,家长们一定不能粗心大意!你有时候忽视的一个小细节,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专家介绍

徐文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副主任医师茂名市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常委茂名市心理学会理事茂名市心理救援队首席专家广东医学院本科毕业,从事精神卫生专业近二十年。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医院、广东省精神病研究所、医院进修学习,参加认知行为治疗和心理危机干预及全国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诊治培训班,对开展心理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多次到茂名市边防支队、消防局为武警官兵进行心理辅导;同时深入茂名市各中学为其高三学生进行高考前团体心理辅导;并多次受茂名市红十字会的委托为茂名市心理救援队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擅长领域:青少年心理障碍、多动症、抽动症、应激障碍和沙盘游戏治疗。

精彩回顾

认识儿童过敏性鼻炎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