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科普容易被家长朋友们忽略的小儿抽动症

时间:2021-6-2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1

什么是抽动症?

抽动症是小儿时期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以眼部、面部、四肢、躯干部肌肉不自主抽动,喉部异常发音及秽语为主要特征。小朋友得了抽动症可以表现出一些奇怪的动作,如频繁挤眉、眨眼、抽嘴、抬肩、干咳、清嗓子、吸鼻子等等,少数患儿有控制不住的骂人、说脏话。症状轻重常有波动,感冒或精神紧张可以诱发和加重,其中约半数患儿伴有多动症.

2

抽动症有哪些危害?

抽动症的孩子小动作多,注意力不集中,可造成学习困难、成绩差,有的甚至不能完成作业、厌学、逃课。抽动症孩子的异常行为表现往往会受到家长责骂、老师批评、同学嘲笑,很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感、社交障碍及品行问题,患儿很难建立自尊自信的健全人格,一些抽动症患儿不同程度上存在说谎、偷窃、伤害动物、破坏财物、自伤或伤人等暴力行为表现,严重的会产生反社会心理,容易造成违法犯罪。

小儿抽动症如何干预和调护?

本病对人格的不良影响十分常见,有的在抽动控制后仍不能适应社会,所以,对本病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心理的调节。儿童抽动症的调护又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良好的家庭调护可发挥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一)家长应仔细观察孩子日常行为,一旦出现一些持续的、不自主的动作,如眨眼、清嗓子、耸肩、缩颈、喉中鸣响等,即使没有太明显的抽动症状,医院就医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二)患儿家长应理解疾病的性质和特征,减缓或消除担心和焦虑,不要让自己的不良情绪影响到患儿。充分理解小儿的种种怪异表现是病态,而非调皮、故意做作,给予正确的教育以及耐心的帮助。

(三)父母应该合理安排患儿的学习、活动及日常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对于发生抽动的患儿可进行闭口,有节奏缓慢地做腹式深呼吸,从而减少抽动症状,同时,应尽量转移注意力来减轻患儿的症状及痛苦,可以给孩子讲故事、听音乐或者一起玩游戏来缓解病情。

(四)避免引发患儿精神紧张的种种因素,不要在患儿面前与外人谈论患儿的病情。与老师充分沟通,让其了解小儿病情,避免当众批评、训斥患儿,建议采用鼓励式教育,建立患儿的自信心,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五)季节更替时,气候变化明显,应注意患儿的衣食住行,适时增减衣被,谨防感冒,因为感冒容易引发患儿抽动症发生或症状复发、加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