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 父母的性格会影响孩子的健康,不仅是心理的健康,还包括今天所谈生理的健康,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其父母的性格有因果关系。 比如最明显的莫过于小儿抽动症,这个疾病与父母的性格很可能有关,我观察了许多抽动患儿的父母,通过观其面色神情,听其音声,多是性格偏于急躁,也有一些患儿父母明显是夫妻性格不合,容易吵吵。小儿抽动不单纯是一个生理疾病,与心理有一定关系,从中医的观点来看,也就是与心神有关,所以治疗起来不能单纯大剂量运用全蝎、蜈蚣、地龙、僵蚕这些息风止痉的动物药材,初期可能有效,但疗效不会持久,而且毒副作用也比较大。 所以,治疗小儿抽动我经常加上一些安心神的药物,选用一些比较平和的,尽量少用有毒之品,我常用甘麦大枣汤,加入治疗小儿抽动的辨证处方之中。然后调整饮食、作息习惯,病程短的患者见效较快,如果病程比较长,甚至久治不愈者,就加一些其它的药物,比如青礞石、珍珠母等来镇静安神。 还有一些疾病,本来是个小病,因为父母过于担心,焦虑,过早地运用一些药物,对身体的危害大于疗效身,尤其是还会遗留远期的危害。比如过度过早运用抗生素,造成脾胃损伤,脾胃虚弱,运化不及,水谷难化精微,反成痰湿积滞,所以脾胃虚弱是许多慢性咳嗽的常见内因。比如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有些孩子来就诊,一见到其父母就猜到孩子疾病是怎么来的了。 这些孩子多数本来就是有点着凉喷嚏嗓子痛,父母焦虑,赶快给孩子吃上药,这些药多是苦寒类药物,西药抗生素也属于这个范畴,只顾眼前,饮鸩止渴。这类父母,有些医生出于负责的态度不建议开抗生素,但是父母强烈要求开,医生为了不惹麻烦,只能开上抗生素以安抚患儿父母焦虑情绪,这反倒成了医生给患儿父母治疗焦虑症了。 还有些父母,自以为是,以为看病很简单,尤其是一些中医爱好者,看了几本书,在网上听了几次中医课,于是脑袋一热,就给孩子开药吃。不排除偶尔有表面症状缓解的几率,但是疾病是很复杂的,潜在的危害不可小觑。有人根据几个症状就自行给孩子喝大青龙汤,其实就像昨天吕医生所说,没见着几个外行一面听着网络外科学,然后一面给亲戚朋友开刀治病的,其实用药比开刀还难,更讲求思辨与缜密。爱好者自己治疗,经常是新毛病没彻底治好,反而把新毛病治出来了。 还有些父母很偏执,有些对中医迷信的不得了,孩子生病,医院不抽血不做检查为荣。真正的医生,绝对是从患者整体健康的角度去考虑一切,所以那些让你抽血,甚至拍片的中医,不是伪中医,切记!反而那些把自己疗法吹的神乎其神的“中医”,可能并不是真正的中医。 有些父母孩子生病就迷信推拿或者艾灸,拒绝药物,其实有些适合推拿艾灸,也有些情况根本不适合推拿艾灸,很容易耽误病情,作为辅助可以,但若要扭转病势要及时运用中西药物治疗。作为医生,不能心存偏见,尤其是中医,基本都懂一些西医,不能站到职业利益的角度发声,而应该站到患者健康的客观角度去宣教。作为患儿家长,更没必要偏执。 也有些父母,对中医疑神疑鬼,不相信,有些疾病或者疾病过程中的某种状态其实更加适合中药治疗,但是却宁愿去吃西医开的中成药。某种疾病,如果大多数西医都开中成药,可能就是因为没有合适的西医治疗方法,倒不如去试试中医,辨证用药,更加精准。 这些性格偏执的患儿父母,若不是看在孩子生病的份上,真心不愿与其打交道,说出的话听起来很容易让人产生怼回去的强烈欲望,但是门诊时间太紧张了,还是憋回去吧!更多干货文章,长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