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对儿童多动症的深思

时间:2017-4-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倍受   有专家统计在我国儿童多动症就诊率不足1%,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统计,我国学龄儿童多动症患病率为3%至5%,这意味着中国有近万儿童患有多动症。尽管近年来我国儿童多动症的防治和疾病教育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在儿童疾病中越来越多的多动症患儿能得到及时治疗,但是,有的医生认为孩子多动是因为任性,没有到这就是一种疾病所致,专家认为多动症患者的就诊率还不到患者总数的1%,有可能是因为人们对这种疾病的   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常见的精神行为障碍,主要症状表现为注意缺陷、活动过度、冲动、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如果得不到及时规范的治疗,50%至60%的多动症患儿症状将持续到成年。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儿童多动症已经家喻户晓,而且很多父母、老师都很重视和   儿童多动症是一个大家既了解又陌生的疾病,我们认为儿童多动症治疗刻不容缓,很多人把多动症定义为“毛病”而不是疾病,它的危害和影响到底有多大,多数人也不甚明了。其实,多动症跟其他疾病一样,需要规范治疗。患有多动症的儿童在2-3岁左右就会出现异常行为,但是一般到学龄期才能被识别出来。患儿跟正常儿童比,其核心症状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且控制能力差,男孩患儿比较多。多动症是一个影响一生的疾病,患儿如果得不到及时规范的治疗,病症会持续到成年。成年期75%的多动症患者至少会患有心境障碍、焦虑障碍、物质滥用、人格障碍等精神障碍中的一种,33%的患者患有上述两种以上病患。很多成年人出现边缘性人格,其实是多动症早期治疗的结果。

  在多动症病人的不同年龄阶段呈现不同的特点,小的时候可能以多动、喜欢钻桌子等行为为主要表现,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到了学龄期、青春期,甚至到了成年,就会出现学习问题、控制问题、社会问题,甚至职业困难、物质滥用这些问题。所以多动症不是简单的“多动”,它是影响整个家庭和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的疾病。

  多动症治疗和不治疗之间的差别很大,及时治疗的病人可以像正常人一样。但是如果没有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患者发生车祸、自行车事故、急诊就诊、摔伤、跟他人争斗等各种事情都会出现。大量的研究表明,多动症患儿自行车事故较正常人多50%,急诊就诊比正常人多33%,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比正常人高两到四倍,而且学业、就业都会失败。半数左右不能够正常上学,最后被开除,还有35%左右退学;严重者还会对从业、家庭、社会造成影响。有学者统计青少年罪犯中30%是多动症患者,如果这些病人都能及早得到诊断治疗,可以避免事故及犯罪事件发生。

  也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多动是行为品行上的问题。我们发现儿童多动症治疗应注重综合早期干预,多动症患儿实际上存在着大脑功能的障碍。研究表明,当让孩子做有一些目的任务时,正常儿童的大脑是中央部位兴奋,但是多动症儿童的大脑该兴奋的部位不兴奋,不该兴奋的部位却兴奋,所以造成这些孩子与众不同。在疾病谱上面,称之为儿童发育行为上的障碍性疾病。

  儿童多动症的治疗,进行早期综合干预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综合干预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药物治疗,它是基础的治疗。药物治疗加上行为管理两种方法结合,临床疗效将近70%。第二,辅助行为治疗,而对年幼儿童行为治疗是主导治疗,特别是对于没有入学的儿童。同时教育支持也很重要。在治疗当中,不同年龄段也有不同的主攻方向,4—6岁倡导的是行为治疗为先,6—11岁药物治疗加上行为治疗,而11—18岁,由于年龄逐渐变大,所以行为治疗退后,药物治疗为先,加上心理治疗。其实在临床上,单纯的儿童多动症并不多见,大概只有占三分之一,而绝大部分伴随有其他的疾病,称为共病,其中最多见的是对立违抗障碍,高达40%,其次有焦虑障碍、品行障碍、抽动障碍等等。这些共病也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复杂性。金星明教授最后表示,对儿童多动症的治疗医生责无旁贷,同时,社会各界也要给予患儿更多的关怀,因为在关怀和不关怀两者之间,孩子的前途是大相径庭的。对于儿童多动症的治疗“规范诊治”是核心,“药物治疗”是基础,而“医教结合”是方向。

近年来,我们发现儿童多动症的病人有增多的趋势,因为在我们赣州地区,有很多在外地务工的打工人员,他们的孩子留守在老家农村,由祖辈们抚养,由于长时间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他们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一些异常的情况,多动症病人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为此,儿科医生要对儿童多动症的深思,必须引起我们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银川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中医治疗白癜风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