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晨报“上海升学”采访“上海青春在线青少年公共服务中心”解答孩子成长中的心理困惑后,引发了家长朋友们的强烈关切。小编今天再为大家推出两个案例,希望专业心理咨询师的解答,能给爸爸妈妈和孩子们带来一些启发。 案例一 何女士的儿子今年刚上一年级,老师反映孩子特别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还经常做鬼脸。 何女士听朋友说这些都是多动症的表现,就自己买了可以缓解多动症的药给孩子服用。孩子服药后效果非常明显,老师们反馈说上课表现很好。但服用药物一段时间后,何女士感觉孩子变得有些迟钝,担心是药物的副作用,于是给孩子停了药。停药后孩子故态复萌,老师要求何女士坚持给孩子服药,何女士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心理咨询师沈舒点评: 何女士儿子的情况的确符合多动症的多个诊断标准,但家长私自给孩子用药的方式不可取。 建医院做一个全面的检查鉴定,确定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以及多动的程度,然后遵医嘱服药。 将孩子服用的多动症药物后产生的副作用与医生做沟通,用换药或者控制剂量的方式减少副作用对孩子的影响。 对待好动的孩子,父母要格外耐心,多让他参与体育活动,释放多余的能量,有助于孩子在学习时保持安静和专注。 案例二 肖女士的女儿现在读初一,学习没有主动性,对成绩和排名也不在乎,得过且过。 老师反映孩子很聪明,就是不肯用功,比较懒散。女儿小学期间一直是父亲帮她整理笔记、讲解习题,那时候成绩很好,因而顺利进入了现在这所重点初中。刚上中学时成绩排名年级第一,还是校运动队的主力。 不知为什么,孩子的成绩逐渐退步,从年级第一,一路下滑到如今的中等水平。 心理咨询师徐嘉庆点评: 肖女士的女儿从小父亲陪读,学习方面的很多事情都由父亲代劳,导致孩子对于学习没有自主性和积极性。 家长陪读的效果虽然明显,但一时的好成绩与孩子的独立性和主动性相比,还是后者更为重要,对孩子将来的发展影响也更大。 因此,父母不要做孩子的“家庭教师”,把关心更多地用于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聪明的家长还要学会在孩子面前适当的“示弱”、“装傻”,不要事事包办及代替,应该给予孩子更多自我成长的空间。 家长朋友们如有关于孩子成长中的心理困惑,欢迎留言给晨报“上海升学”公众白癜风医疗的饮食禁忌北京有治疗白癜风的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