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藤的降压效果非常好
时间:2021-6-3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武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94.html钩藤,现代主要用于中风及高血压的治疗。相关科研工作者对钩藤降压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钩藤的作用部位广泛,其降压作用是通过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抑制神经节和神经末梢递质的释放及抑制血管内感受器、直接扩张血管等多种机理所产生的。”“有人用钩藤30克水煎10分钟,每日早晚口服,治疗II、III期高血压患者,总有效率为77.1%,且改善症状快。但持续时间短,降压后可随之为血压上升。”另外,钩藤还有镇静安神功能,在镇静作用的实验研究上:“钩藤煎剂0.1克/公斤给小鼠腹腔注射,能产生明显的镇静作用,但无明显的催眠作用,即使加大剂量50~倍也不能使翻正反射消失,亦不引起运动障碍,与现有的镇定药不同。”翻译一下,就是钩藤能降低中枢神经兴奋性,但不影响正常运动功能和意识活动,且安全性极高。不止如此,现代药理作用证明:钩藤还有抗癫痫发作、抗心律失常,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抗脑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降血脂、解除支气管、肠道及子宫平滑肌的痉挛的作用。真是一个全能型选手。在我看来,钩藤的主要作用机理其实就是扩张血管,血管扩张了,血容量加大,压力就小,血压就降下来了,血液流通的路子顺畅了,血栓就不容易形成了,氧气等营养物质供应也正常了,大脑就不容易紧张了,就镇静了,肌肉也能松弛了。说完了现代的研究,再看看古代的看法。中医认为钩藤性甘、微寒、入肝经,有清热平肝,息风止痉,透疹的作用。古代一些医家认为其气轻清,于小儿性同,故视为小儿药。典籍中有如下论述。《药性论》:"主小儿惊啼,瘈疭热壅。"《本草纲目》:"大人头旋目眩,平肝风,除心热,小儿内钓腹痛,发斑疹。"《本草述》:"治中风瘫痪,口眼歪斜,及一切手足走注疼痛,肢节挛急。又治远年痛风瘫痪,筋脉拘急作痛不已者。"大概总结一下,就是治夜啼,肌肉抽搐及疼痛,各种疹子,中风瘫痪。为什么今天专门写钩藤呢?其实还是和抽动症有关。当今中医认为抽动症是肝风内动,而钩藤可以平肝息风,且用上去效果确实不错,所以就非常喜欢用钩藤。至于钩藤治抽动的原理,可能多数都没仔细想过吧。我自己琢磨了一下,大多数抽动症儿童都有眼袋青的毛病,甚至有的眼白也发青,西医看来,是局部血液循环不畅所致,局部可以反映整体,这类儿童的体内血液循环也不畅。这种不畅,从中医解释就是气血不足,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本质上,还是脾胃的功能失调的问题。如前所述,钩藤可以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一旦血液循环改善了,营养供应趋于正常,多动和亢奋可以得到安静,肌肉抽搐得以缓解,这就是其对抽动有效的药理作用。但是,另外一方面,扩张血管可以降低血压,而抽动症儿童几乎没有高血压的情况,甚至个别儿童还低血压,使用钩藤会导致血压降低,诱发其他方面的问题,所以,用药应当慎重。可能有的医生会说,钩藤对血压的降低是暂时的,而且安全性高,使用后血压很快可以恢复正常,所以没啥问题。这点我不太认同。钩藤降压作用是暂时的,对抽动的作用同样不能持久,也就是说只治标,不治本。在古书记载上,明确说钩藤属于清热之品,无火者勿服;最能盗气,虚者勿投。抽动儿童基本都是虚症,治疗上如直接套用息风止痉的方法,而忽略体质差异,恐怕不是中医的辩证思维。个人建议:对于火大的儿童,明显眼白发青或者眼袋青比较重的儿童,可以暂时用钩藤缓解,用钩藤时,尽可能配伍健脾的药物,升压的药物,以中和钩藤的副作用。治标治本。对没有上述表现的儿童,能不用就不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