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科普如何创建支持性的环境系统促进

时间:2021-7-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比较好荨麻疹医院 http://health.zgny.com.cn/b/b6/13047.html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虽然这不是必然定律,但是这从一个人内在的情感世界和关系模式来看,的确是有一定的道理。先来看看这个案例:

小明(化名,关键信息已进行模糊处理),因为是早产儿并且肺部存在严重情况,所以他在出生后的一个多月,都只能待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在这一个多月里,他与养育者只能隔着玻璃相望。小明出院后,肺部仍然需要特殊的照顾,医院复诊,这给小明的养育者带来很大的挑战。小明的父母在小明出生前就已经分居,故小明的主要养育者是他的母亲,她对小明的情况感到压力山大,但她缺少足够的支持,因而她倍感疲惫和无力。

事实上,小明的母亲在当时也处于抑郁状态之中,只能强撑着把精力都放在照料小明的身体健康上,对小明的饮食和生活进行高度控制,而无暇顾及小明内在的情感世界和需求。因此,小明的母亲难以对他的情感需求保持敏感和进行准确地响应。母亲不敏感的情感回应方式一直持续到小明的青春期。

结果可想而知,小明对自己的情感耐受程度非常低,他极其难以耐受挫折,似乎他的内在没有空间可以加工和处理自己的负面情感,而是通过打和骂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小明不能接受跟他母亲共处一室,哪怕是在心理医生在场的情况下,他也十分坚定地拒绝。

因为肺部的情况,小明的婴儿期处在高度的紧张和威胁之中,他需要不断地对威胁做出回应,这引发了强烈的焦虑、恐惧和不安全感。这些早期的负性经历和情感会干扰大脑的正常发展,是各类心理障碍产生的温床。早期的成长环境和关系质量会影响我们思考的方式、学习的方式、应对情感的方式以及我们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方式,这所有的方式都会延伸到成年期。因此,婴儿出生后,养育者的作用极其重要。

然而,不幸的是,类似小明的情况在心理障碍患者中很常见。他/她们往往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情感需求就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被忽视或被误解,导致他/她们行为背后的情感需求一直未被看到和被理解,关于被看到和被理解有多么重要,我们已经在19年有过专门的科普,在此不再赘述。

婴儿期是人生“打地基”的阶段,因为那是大脑快速发育的阶段,是不同神经元和脑区之间建立连接,构建大脑网络的关键时期,也是婴儿建立内在情感世界和关系模式的关键阶段。就像建造房子,如果地基没有打好,那就会给未来的建筑埋下巨大的隐患,使整个建筑陷入随时可能倾倒的危险之中。

婴儿的出生,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个影响重大的生活事件。新生儿的主要养育者,是否将自己调适到了匹配新生儿情感需求信息的频道,将会直接影响婴儿的关系质量。婴儿所处的环境和婴儿的早期关系质量,构成了一个婴儿大脑发育的系统,该系统对于婴儿的大脑能否健康发展有着直接且巨大的影响。

那么,作为养育者,该如何创建支持性的环境系统,以促进婴儿大脑的健康发展呢?

一方面,养育者需要创建稳定且可预期的物理环境,这包括了给婴儿提供相对稳定的住所,保持家庭结构的稳定,帮助新生儿熟悉所处的环境。同时,在稳定的环境中,给新生儿提供多感官的丰富刺激,包括视觉、听觉、触觉。这意味着,鼓励宝宝进行多感官的探索和互动。

另一方面,养育者需要将自己调适到能够接收到婴儿情绪需求信号的频道。这意味着,养育者需要密切留意婴儿的情感需求(面部表情、肢体表情以及行为),尊重婴儿的情感需求并及时给予回应。例如,当养育者在与宝宝玩耍时,宝宝本来很兴奋的,但是在下一轮的玩耍中,宝宝不再那么地兴奋了,那提示着宝宝往回退了,此时家长也需要往回收,避免继续不断地刺激孩子或对孩子感到失望。

或许听起来这挺简单的,但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婴儿降生后,养育者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多数养育者在新生儿降生后都报告会有失控和焦虑的感觉。这些负面情绪会直接干扰养育过程。故养育者需要自行加工了自己的这些负面情绪后,才能腾挪出足够的空间来对婴儿的情感需求保持敏感,以及对婴儿的需求保持持续的思考和回应。

事实上,养育者感到失望的情况在养育者与婴儿的互动中时有发生。譬如,养育者认为孩子已经到了可以坐起来、可以爬或者可以站起来的时间了,就会焦虑地让孩子持续练习某个动作,尤其是当宝宝对养育者安排的活动失去兴趣时,养育者的失望会更加强烈,进而影响到养育者对宝宝后续情感需求的解读和回应。

这样的模式经过多次反复可能固化下来。最常见的是,在孩子长大一些,养育者会根据自己的期待,给孩子报了过多的兴趣班或补习班,但是孩子却不感兴趣或难以坚持,而养育者则不可避免地反复体验对孩子感到失望,从而损害了亲子关系。

当然,本文并不是说一切都定格于婴儿期,不能再改变了。哪怕我们的孩子已经不是婴儿了,养育者保持对孩子行为背后的情感需求进行思考和及时回应,也是行之有效的。这在心理治疗中已经得到了反复的验证,也在我们所开展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家长团体高阶课程中得到了验证,参加这个培训的家长,在学习如何思考行为背后的情感需求并调整自己的回应方式之后,孩子的行为有了明显的改变。

例如,一个11岁的男孩花了很多钱一定要收集齐每一张超人卡片,家长对孩子的这个行为感到非常担忧,因为家长担心他对此上瘾了。然而,对结构和秩序的追求是该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同时,在详细地了解该行为的情境后发现,这个孩子收集卡片这个行为传达着明显的社交需求和成就需求。在家长看到这些部分和开始思考后,焦虑就降下来了,然后就能够更好地对孩子的类似行为做出回应,而不是让自己淹没在焦虑的情绪当中。

简而言之,婴儿大脑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稳定且丰富的成长环境,更离不开良好的早期关系,而早期良好关系的建立依赖于养育者能够读懂婴儿行为背后的情感需求,给予尊重,并及时予以满足。养育者对婴儿的情感需求保持敏感并予以满足,是婴儿逐渐发展出安全感和爱的能力的基础!——本文内容结束——每年4月2日都是“世界自闭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