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了 孩子如何快高长大 4月12日限时特惠最后一天 图片来源:图蜗创意 抽动症和肝经有关。因此肝风容易乱窜的春天也是小儿抽动症的高发期。 抽动症又叫做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以肢体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为特征的慢性神经精神疾病,一般在宝宝3~15岁之间发病。 如果孩子没有舞蹈症、肝豆状核变性、癫痫肌阵挛发作等病史,下列症状每天多次、长期持续发作,就要怀疑是否患抽动症: 抽动表现 动作反复、短促、不规律,如无法自控地挤眼睛、抽鼻子、噘嘴、耸肩、甩手踢腿等。 怪言怪语 如“嗯嗯”地清嗓子声、“吭吭”声、尖叫、吼叫,甚至骂脏话。 注意力差 做事情总是分心、神游天外,叫TA无应答反应或反应慢。 有很多家长问我,孩子抽动症应该怎么治? 我总是在后台回答:发现孩子疑似抽动症,一定要及时就医。 近日,我又收到一位家长留言:去医院看孩子频繁挤眼耸肩,医生给开了一些抑制神经兴奋的药物,实在不敢给孩子吃。 不妨先从中医角度,来捋捋小儿抽动症的调理思路吧。 1 大多数抽动症是痰湿盛 还有一部分是气阴两虚 根据儿科临床经验,我发现一些过敏体质的孩子也会有抽动症症状;抽动症孩子也更容易反复鼻炎。 这是因为,抽动症在中医里被认为与风、痰相关。抽动症孩子的体质往往表现为土虚木亢,也就是脾胃过于虚弱,以至于肝木过于亢进。 脾胃虚弱的孩子,肝木会不牢靠,也就是中医说“肝木过亢,肝风妄动”,引起身体肌肉、四肢不受控的抽动,更容易患抽动症和过敏性鼻炎。 举一个例子就明白了: 泥土丰实,树木才能生长繁茂;土地贫瘠,树木难扎根,风一吹就乱摇晃。 有些过敏体质的孩子会有轻微抽动症症状,其实多少与脾虚引起的肝脾不和相关。 从调理体质入手,缓解治疗小儿抽动症,家长可以从这2个方向出发: ①祛痰祛湿+健脾扶正 绝大多数患小儿抽动症的孩子,都有比较严重的痰湿。最简单的辨证方法是看孩子: 舌苔是否厚腻发白; 舌体是否胖大、有齿痕; 身上的肉是否偏虚散(大多数体型偏胖); 平时的饮食是否肥甘厚腻(高糖、高脂)。 调理方向: 祛痰饮 如温胆汤泡脚,视情况连续7~10天 消积祛湿 如四星汤,积湿时配合素食服 健脾扶正 如七味白术散+蜂苓汤,消化好、无病痛时每周1~2次 ②滋阴润燥+柔肝安神 春天抽动症高发,不仅因为肝木在春季生发的原因,还因为从冬入春后,天气回暖,脾虚的孩子容易流汗多,导致阴虚动风。 辨识孩子的抽动症是否由阴虚引起的,主要看: 是否舌红少苔; 是否有虚热症状; 平时是否自汗、盗汗多; 睡眠是否不安稳,易惊易醒。 调理方向: 清热滋阴 如石斛麦冬茶,视情况连饮3天 滋阴理气 如乌梅冰糖饮,隔天1次 柔肝安神 如桂圆核桃糖水,每周不超过2次 理气健脾 如太子参白术水,消化好、无病痛时每周1~2次 许尤佳育儿堂·食疗方 桂圆核桃糖水 材料:桂圆肉10g,核桃7g,黄糖适量。 做法:材料下锅,加适量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煲30分钟至1碗水即可调味饮用。每周不超过2次。 功效:补益脾肾,柔肝安神。 适用年龄:3岁以上对证少量分服。 其他相关食疗方可在平台搜索食疗方名称查阅获取。更多柔肝食药材包括生麦芽、柴胡、佛手、玫瑰花、薄荷叶等,可适量对证食疗。 比如,孩子虚火下清了之后,可以用3g玫瑰花、1g陈皮组成陈皮玫瑰饮,给孩子疏肝理气。 2 怀疑抽动症,尽早就医 辅以情志呵护,小儿推拿 痰饮重和阴虚是两种最常见的小儿抽动症病因。除此之外还有热极生风、肝阳化风、血虚生风等等,辨证起来是比较复杂的。 因此,我不建议家长自行调理孩子的抽动症,一旦发现,尽早就医治疗很关键,不要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目前来说,西医能有效改善缓解孩子的抽动症症状,但一旦停药容易复发,副作用也比较明显。因此,必要时,西医减缓抽动症症状,中医调理根本体质,尤其在早期治疗抽动症有很不错的效果。 今天给出的中医对证调理,也只是一个大致思路,建议家长循此思路,在医生指导下给孩子积极调治。 除此之外,很多孩子患抽动症,都是由于情志疏于呵护、过早过多接触电子产品有关。 强烈建议家长学习这篇推文: ??挤眼睛抽鼻子做怪相,宝宝春季抽动症频发,是在提醒你:爱给少了 给孩子进行小儿推拿,平定肝风之余,也是种不错的情志呵护方法: 按揉三足里/3分钟 用拇指或食指作逆时针按揉三足里穴 捏脊/5次 用食、中二指自下而上作捏提动作,“捏三提一” 揉按筋缩穴/3分钟 拇指揉按背部正中线上,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清肝经/50~次 从食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 揉按小天心/1~2分钟 食指或中指的指端揉小天心穴 春季保健调理,从食疗开始?? 顾护脾胃,喝新三星汤?? 温馨提示 有任何问题,或想进入家长群交流,都可以加小助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