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滕是德国汉诺威医学院的精神科医生,也是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门诊部的主任。近几年,不知道为什么,来医院看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病人突然增多。整个门诊部挤满了摇头晃脑、发出“啊啊”怪声的年轻女孩。这个趋势直到现在都没有停止。 从年起,接诊的大部分患者是青春期少女和成年的年轻女性,不是以往的男童,更奇怪的是,这些患者的症状奇特且极为相似。普通患者的身体抽动通常是短暂、低频率的,抽动部位主要是眼睛、脸部和肩膀。 但这批患者,她们更多抽动的是手臂和上身,且频率极高,每分钟出现十几次,连绵不绝地抽搐。她们喊出的怪话也基本一样,比如“会飞的鲨鱼”、“你真丑”、“薯片”、“炸弹”,还有“希特勒万岁”。当喊出这些词汇时,她们的声音会变低,但普通患者不会这样。 后来发现,这类人群得了群体性心因性疾病,通俗的说,这是集体歇斯底里(癔症)。 那么,真正的抽动症是什么样的呢? 知识 认识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是指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就起病了的运动抽动。包括孩子身体面部等方式呈现出来的抽动、发声抽动等,属于精神类的疾病。它的临床表现是不自主地、反复地、快速地无目的地一个或者是多个部位肌肉的运动性化或者是发生性的抽动,还可伴有很多的行为上的问题。 从全球看,这种病的发病时间一般在4岁到12岁之间,男孩的发病率是女孩的3到4倍。抽动的症状,通常是从面部开始,逐渐发展到头部、颈部、肩部的肌肉,再严重一些就是身体上身下身都一起开始动。到青春期后期,大部分患者的症状会缓解,甚至完全消失,只有一小部分患者的病情会持续到成年。 抽动症 心理障碍 抽动症的孩子,往往会伴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心理行为的障碍,比如说,有的孩子除了抽动还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读写障碍、强迫障碍等。 抽动症 预防方法 目前的抽动症的病因尚不明确,很多研究认为可能跟遗传和环境等等很多因素有关系。 一、从孩子个性特点入手 内向的孩子不愿意去表达,遇到比如说批评,委屈,可能更多地是用沉默或者是拒绝回答、顺从家长或者是别人的指令,处于这种压抑环境的孩子可能出现抽动症。 相对外向的孩子很活泼,话也很多,但是这样的孩子也可能出现抽动症,他的个性里面会有容易焦虑的特点,比如有的孩子在养育的过程当中会过于保护、过于溺爱,这样的养育的方式会让孩子内心非常焦虑、很胆小,这也是一个危险因素。 总体而言:抽动的孩子往往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内心的一些观点看法,他的很多压力、负面情绪出不来,就可能以身体抽动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我们
|